第十四章华阳(2 / 2)

大西军江口惨败后,丢盔卸甲逃回成都,南方水路有强敌,只有北走旱路了。张献忠命令起营开拔前杀光百姓,丢弃钱物,再杀光军眷中随军妇女、子女。为什么要这样做?《蜀碧》中说“以妇女财物累众军心”,将士贪色、贪财就不肯冲锋陷阵了。

更重要的是,当时粮食奇缺,“虽万金无所得食”,以人肉为粮已很普遍。清人计六奇在《明季南略》中记载,后来逃到江南的一个大西兵回忆:“吾曩(那)年食五人矣!昔从献忠入蜀,蜀人畏之,避匿深山。(我们)无所得食,遂掠人食之。惟女子纤足趾束最佳,如豕蹄然!”这个大西兵说得既生动又残忍,女子缠过的脚,吃起来就像猪蹄子!

金银财宝在那时根本没有价值,反而成了行军累赘。在此穷途末路的情况下,张献忠才会去埋藏既拖累军心、又不能吃不能嚼的金银财宝。

那么,张献忠是如何“藏宝”施工的呢?

当时人沈荀蔚记述得十分明白:“其所聚金银,以千余人运之江干……一如筑决河法。水涸,于江底作大穴,投以金银,而杀运夫于上。后覆以土,仍决江流,复故道。”

记载张献忠藏宝之事还见于多种史籍。当时人吴伟业在《鹿樵纪闻》中说张献忠“用法移锦江,涸其流,穿数仞,实以精金及其他珍宝累万万,下土石筑之,然后决堤放水,名曰'锢金'”。当时人彭孙贻在《平寇志》中说:“(张献忠)用法移锦江而涸其流,下穿数仞,实以黄金宝玉累亿万,杀人夫,下土石填之,然后决堤放水,名曰'水藏'。”

各书中的“锢金”、“水藏”、“埋金”等都是一个意思,就是把全银财宝全埋藏在江底。

不仅私家著作记载此事,清朝官修的《明史?张献忠传》也持肯定态度:“又用法移锦江,涸而阙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名'水藏',曰:'无为后人有也!'”

可见,张献忠的确可恶,自己无法消受金银财宝,也想方设法不让后人得到。从此,成都便有了留传300年的古老民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谁人能识破,买尽成都府!”

经过梳理大量史料,张献忠藏宝的准确时间,应为顺治三年农历七月至九月(1646年8月至10月)。正是张献忠从江口败回、又尚未离开成都北行这段时间。其他不符合这段时间的藏宝传说都不可信。

“藏宝”地点在“锦江”无疑。因为不少和张献忠同时代的人都明确记载了这一点,写作这些书时,还有无数张献忠部属在世,故传出的藏宝信息应该是准确的。但我们要审慎对待“石牛对石鼓”的民谣,因为当时人并未记载这一点。民谣中“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明显有后人“借题发挥”的味道。

张献忠藏宝时形势危急,不可能远离成都到锦江下游去施工。锦江埋宝的范围应大致在成都城市附近区域。另外据史料记载,大西军撤出成都前,还有30万人以上。大西国所积蓄的财富除江口损失部分外,数量还很巨大。为尽快处理完财宝,有可能在锦江的多处埋藏。

如果能从上至金牛区洞子口,下至华阳段的锦江来个“雷达大扫描”勘探,或许真有惊人发现。当然,前提是要证实河道在这300多年时间里没改变过。

以上内容是网上一位历史作家分析的宝藏的情况。

-------

何乐看后觉得不错!寻宝!

;

最新小说: 难缠的甲方雇主 双生花的妖娆人生 穿书路人甲之在线观战 我的母亲是现代人 新江奇缘 人生何处不春天 苟在末日魔道成圣 穿越:我靠空间娇养了病娇魏王 四合院之贾东旭的逆袭 豪门第一新妻:hi,老公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