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龙之海上帝国 > 第374章 南征北战(39)辽东(四)

第374章 南征北战(39)辽东(四)(1 / 2)

 “就让朝廷和女真蛮子打个你死我活的,到时我们再出手,轻轻松松摘桃子,那多好啊?为什么现在就加入到辽东的乱局中去?”公司董事、商贸部总管韩平满脸地诚恳说着,心底里实际上在为今年的公司收益大跌而心痛。

“我们今年要维持江南和福建的控制区,又在南洋打仗、移民南洋,化得钱实在太多了,还要在辽东开战,实在是……”

尹峰心里象吃了苍蝇一样不舒服:“那么,您的意思就是放任女真蛮夷肆意杀戮辽东百姓吗?”

郑芝龙的舅舅黄逞,作为公司农业部、移民部总管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反对出兵辽东:“……虽然我们从徐光启徐大人这里搞来了耐寒水稻,也在辽东半岛金州卫的土地上小块试种成功。可是,我们如果此时打下辽东,安抚流民和稳定局势,还得和女真、朝廷两面作战,少说在两年内是无法在辽东开展粮食种植的,也就是说两年内辽东几百万民众和我中华军将士的粮食供应,要全靠**、吕宋的供应。如果女真人攻打辽东,当地辽东百姓会逃往辽西、辽南甚至朝鲜国,我们只要负责逃亡辽南的百姓粮食,这样的话我们还是能够保证供应的。船主大王计划攻打朝鲜藩国,固然可以在朝鲜国就地征粮,但总不能把所有粮食都抢光了然后饿死所有朝鲜百姓。今年我们向南洋、江南运去了太多的粮食,**粮库已空。再想要积聚起足够辽东数百万人两年的粮草供应,还得保证**吕宋民众不挨饿,起码得等到明年夏天以后,**、吕宋的水稻收割之后。而且,往北面运送粮食全靠海运,如今已经是刮北风的天气,船舶北上很困难,遇上风暴就更加糟糕了……我们中华军是仁义之师,无论是我们出击朝鲜然后打辽东,或者我们在辽东直接和女真八旗兵作战,总不能让辽东百姓没有被女真蛮夷杀死,反而被饿死吧?”

尹峰心里也有点烦,他这么急着想进军东北,是不想看着辽东百姓生灵涂炭、颠沛流离。他现在有点后悔自己考虑不周,没有提前在金州卫囤积粮草。

书记官曾山猜到了尹峰的烦恼,小声对坐在尹峰身后的李丽华说道:“船主大约是想着要救辽东的百万百姓吧?”

李丽华虽然是董事会成员,一般很少参加会议,参加会议时也不太表意见。此时她只是点点头,叹了一口气:“峰哥总是想救人,可是如今到处在闹灾在打仗,他救不了所有人的。”

尹峰双肘撑在长条桌子上,看着左右两边坐着的董事们,一些中华军高级将领面露不爽之色,却也没有出声说什么:“黄大掌柜的意思我明白了,如果在明年九月之前与朝廷或者女真开战,要不就是不管辽东百姓死活,要不就是把我们自己的中华军饿死。万一我们出兵了,而努酋的八旗兵并没有进攻辽东辽西,那么我们就要在朝鲜境内和八旗兵交战,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我们这一边。”

众人互相看看,没人点头也没人摇头。辽东粮食储备不足,这是现实问题;在朝鲜国内和满洲八旗交战,也是一大现实存在的难题。

尹峰叹一口气,转向李丽华说道:“说说我们对朝鲜藩国的了解。”

林晓、麦小六从江南返回后,林晓自动到尹峰面前,要求交卸商情部的所有权限。他认为自己既要担负中华军监军部人事审核培训工作,还要担任靖海王府及各个统治区内部治安工作,还兼任公司内部贪污渎职审查事宜,实在对商情部的事务管不过来。

尹峰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让他将所有商情部的国内情报工作与许心素交接。此后,商务情报部正式改组为靖海王府直属的内务部情报局。

商情部——内务情报局没有交给的军队系统的人管辖,这是尹峰有意为之的。他接着改组了军情部,军情部海外局现在完全归李丽华管辖,国内局还是曾瑞分管。这样,尹峰手下就保持了互相竞争、互不统属、目标不完全一样的两个情报组织,而且都是向尹峰直接负责的。林晓因此多少也得到一些安慰,麦小六并没有接替他的位置。

李丽华早有准备,从尹峰身后往桌前挪了一下,众人纷纷点头向她致意。虽然她已是王妃之尊,却是不改西洋带来的习惯,对抛头露面毫不介意,众人也已经习惯了。

李丽华轻声咳嗽一下,以轻柔的声调说道:“朝鲜国的情报不好收集,他们事事学着大明朝的做法,也搞海禁,我们的商人没法公开进入朝鲜国内经商贸易,也不许其他人擅自进入其国内。西洋传教士们也曾经想法设法进入朝鲜国,但总是不成功,因此西洋人把朝鲜国称为东亚的‘隐士之国’。我们现在对朝鲜国的了解,来源有三个地方:原先的商情部抄录了一些出使朝鲜的朝廷使节的相关文稿,我通过西洋天主教传教士也搞到一些资料,还有的就是军情部通过一些济州岛俘虏搞到了很多情报,哦,他们都是一些被流放在此的原朝鲜国官员,对自己朝廷内的局势非常了解。”

以李丽华这种女性软软的声调来说军国大事,让大家总感觉似乎是有点奇怪。不过没人敢公开表示一丁点怠慢,大家都知道尹峰对李丽华的态度。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