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科幻灵异 > 重生之我是慈禧 > 三十六、粉墨登场(二)

三十六、粉墨登场(二)(2 / 2)

“载澄顽劣,怕是有伤宫中风气。”恭王谦逊道。</p>

“过谦了,六爷。”太后笑道,“都是宣宗皇帝的后裔,错不到那去。”</p>

....</p>

一个穿着带蝴蝶结礼服的年轻人不卑不亢的站在李鸿章的面前,李鸿章站了起来,双方寒暄毕,李鸿章请这个洋人模样的年轻人坐下,“赫德先生请坐。”</p>

“巡抚大人,”这个黑色头发湛蓝眼睛的年轻人也抱拳行礼,一脸微笑,说出来的话却是字正腔圆的中国话,“多日不见,十分想念。”</p>

“赫德先生多礼了,请坐。”李鸿章微笑,两人分主宾坐下,“赫德先生,不知道你对如今阿思本先生的这只舰队怎么看?”</p>

“巡抚大人,我不得不说,阿思本上尉的这种行为极大的损害了中英两国的友谊,”如今才二十七岁的赫德正色说道,“请你不要对大英帝国存在偏见,这肯定是海军部和阿思本等一小部分人弄出来的小把戏,不符合中英友好的主流观点。”</p>

李鸿章点点头,“赫德先生的话,我听了,可是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可不是这么觉得啊,您以为李泰国还适合在海关就职吗?”</p>

清帝国的海关是一个被逼出来的机构。自明以来,中央政府执行的就是“片木不得下海”的闭关锁国政策,所以,不需要海关,也没有多少外贸的税收。(“海关”之名倒是早就出现了。在明清的行政体系里,一直有一个叫“市舶司”的衙门,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上海松江府设立“江海关”,不过,这个海关与日后的海关职能有很大区别,基本上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摆设)。鸦片战争之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辟,自然就有了设立关卡的必要,英国人提出由他们来管理“来往之商人,加意约束”,所收得的税金用来支付战争赔款,朝廷官员一听就同意了,反正都是外国人的钱,收进来再付出去,好像是无损帝国的买卖,于是就有了让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的制度。1846年,在上海外滩(现在的外滩汉口路)出现了一个用铸铁栅栏围起来的大院子,门口盖了一个中国式的牌楼,上写“江海北关”,专门办理外国商人的进出口税务。1858年,朝廷又准奏在广州设立了第二个海关。(未完待续)</p>

最新小说: 地球上的一百亿个夜晚 影视世界诸天大佬 起源:格林神话 深空蔚蓝机甲武耀 末世多子多福:美女太多安全屋都装不下了! 奈奥斯特奥特曼 四合院我何雨柱是厨神 开局我变身刑天铠甲英雄救美 人在原神,开局拯救五夜叉 我做天师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