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刘备所说,这家酒肆确实是他名下酒坊开设的,专为试验新菜色、新酒种而用,寻常百姓很少来,却深受老饕们喜爱。
一盘冷切肉、一盘韭菜鸡蛋、一叠烫面薄饼、一壶桂花酒,简简单单的搭配,却让二人食指大动,垂涎欲滴。
美食当前,刘备也不端着架子,连吃带喝,转眼之间便已满嘴流油,大呼痛快。
“家在阳翟还姓郭,你是个世家子弟啊,怎么不好好在家呆着等征辟,偏要来冷冻寒天的边州求学?”刘备吃得开心,也不忘记和对面的年轻人扯家常。
“在下出身旁支,家中以耕读为业,和本家不是一回事。”郭奉摇着头,脸上满是好奇,“今日承蒙使君赠衣赠食,敢问使君,前来求学的士子都能得到如此厚待吗?”
“当然不是。”刘备失笑起来,“我长年在外奔波,资助贫困学子这种事一般都是几位先生做的,他们也要养家,出手肯定不像我这么大方。”
郭奉低头看看自己身上厚实的衣服,再想想价格,便明白了刘备的意思,不禁叹道:“籍籍无名之辈尚能被使君如此抬爱,若是名士前来,岂不是要住黄金台?”
“不要妄自菲薄。”刘备再次笑了起来,“年轻人要有志气,昨天穷、今天穷,不代表明天还穷。我遇见家境不好的学子,向来都要送一件好衣服,一方面是为他们御寒蔽体,另一方面也是激励他们奋发图强,有朝一日,也可以这样资助别人。”
郭奉万万没有想到,刘备这个身居高位,锦衣玉食,与普通人已经完全不是同一个阶层的人,居然说出如此的话,一时之间,竟是语塞了。
“书院对外地学子有补贴,足够让你衣食无忧,若是还想过得滋润,可以替人抄书写信、或是在书院里找一些誊录书目的活计,一年下来也不少赚。”
如今幽州书院有三大宗师坐镇,他们在日常传道受业解惑之余,还把极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编纂书籍上面,其中光是为了新编的《九章算经》,就让郑玄老先生和他的高足们叫苦不迭,不断招募人手了。
更别说卢植和蔡邕两个,也是各有大量著作需要出版,雕版来不及,他们就雇学子抄书,每年的俸禄有大半都花在这上面了。
在这种风气下,幽州书院的学子们只要不懒,都能过上高过一般人家的生活,年轻人又存不住钱,收入全都便宜了书院周边的商户。
现在蓟城里面最为繁华的街道,正是位于幽州书院两座学馆之间,被刘备称作是吃喝一条街的文华路。
“颍川那边多有私学,若是能发展成这样的书院就好了。”郭奉听得频频点头,心中满是憧憬。
“幽州书院的学子只要学有所成,除了愿意留在先生们身边继续钻研学问的,其他人只要品行过关,都可以在官府担任吏员,颍川可做不到。”刘备摇摇头,打断了郭奉的畅想,“没有官府牵头,提供财力物力支持,提供这么多的上升通道,是搞不起来幽州书院这种模式的。”
“上升通道,模式?”郭奉还是首次听到这种新名词,不由得惜惜咂摸起来。
刘备见他疑惑,便又解释了一番,听得郭奉豁然开朗,心中越发生出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