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蛮族战皇 > 第16章 朝中党群

第16章 朝中党群(2 / 2)

贞观七年(633年),唐太宗册拜长孙无忌为司空。

长孙无忌上表推辞,被驳回后,又通过高士廉再次提出请求,认为以外戚担任三公,会招致“圣主私亲”的非议。

唐太宗仍旧不许,表示授官是以才德为标准。并没有看是血亲我的事实,其实这也是对的,应该是谁的公德,就是谁的。

这个不看脸,也不看亲属关系,在朝就是看一个东西,德政和功绩。

文官看德政的治理,武将看阵战的功绩。

这个有什么怕人议论的?

那些小人看见别人拉屎,他自己菊花就会痒的货,你想他没有意见和想法,这是不可能的。

可长孙无忌,又亲自上表辞让。

唐太宗于是在奏报上批复道:“我为秦王时,你就是我的得力心腹,在你的辅佐下,我才得以廓清宇内,君临天下。以你的功绩、才干、声望,完全能胜任三公之职,你就不要再推辞了。”

这可谓是事实存在,实至名归的表彰,有什么可推辞的?

唐太宗为了表示自己对长孙无忌的信任。

特意撰写一篇《威凤赋》,赏赐给长孙无忌,追思自己创业之艰与无忌的佐命之功。这是唐太宗对手下股肱之臣的一种感怀。

其实君臣都能做到这样礼让和信任,这国家本应该更加繁荣昌盛才对。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封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十四位功臣为世袭刺史。

长孙无忌被封为赵州刺史,改封赵国公。

当时的他认为实行分封有害无益,便上表反对,他在陈诉中诚恳的说道:“臣等披荆斩棘的侍奉陛下,才得到如今的四海一统,陛下却让我们世代治理外地州郡,这跟流放有何不同?”

唐太宗叹道:“分封功臣,是要让你们的后代世代捍卫王室。你们却把我这山河般庄重的誓言看得淡薄,反而心有怨言,我又怎能勉强诸位到封地去。”分封之事因此作罢。

其实这也是长孙无忌为臣的一种智慧,他岂能不知道这是恩惠,他故意装着很小家气,使得这份厚礼能退回去。

自然我敢说,很多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的后人,此事后都很嫉恨和埋怨他的说话。

世袭难道不好?子孙有了封地,世袭官位,此后这些都有了。

贞观十六年(642年),长孙无忌进拜司徒。

这些还不是太宗皇帝表彰他们这些大臣功勋的一切。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请国画大师,出手丹青,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挂入凌烟阁,长孙无忌则位列第一。

同年四月,唐太宗命长孙无忌与房玄龄、萧、李,会合大理寺、中书省、门下省,一同审讯太子李承乾谋反案。不久,唐太宗改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

按照道理,这长孙无忌应该是儿孙满堂,家族世世代代,福禄享受不尽的事实。

贞观二十年(646年),长孙无忌与太子太傅房玄龄、太子太保萧一同辞去三师官职。

公元647年,长孙无忌又遥领扬州都督。

一年后,中书令马周病逝。唐太宗任命长孙无忌为检校中书令,并主持尚书省、门下省事务。

它事实上有了朝中大权,事实还有了地方行省的兵权和经济大权

毕竟祸事躲不掉,好事命不长

长孙无忌还是被人设计,被一群人事实给诬陷,最终给害死了。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