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斯特灵桥战役开启时,威廉华莱士和安德鲁穆瑞能够调动和指挥的苏格兰军,大约只有一万六千人。
其中还有很多是来临时凑热闹,看看大场面的农民。
我们可以从他们拿着砍柴的长柄斧,收割麦子的镰刀,我们就能很清楚的意识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从未上过战场的农民。
他们装备极差,只有一百五十名铠甲骑兵的装备可以和英军媲美。因此在战役开始前,它们自己都并不知道,面对英国人的会是五万的正规军混编人马。
自然苏格兰伪军军团占据四万人以上,也是这支英王军队的主力。
尽管在数量上,苏格兰人占着接近三比一的明显优势,但是英苏双方的战斗力量,就此对比还是比较悬殊的。
如果在实力上,英格兰军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地利上他们却处在下风。
英军来的匆忙,后勤还远远的没有跟上来。
这里值得去提到的就是,惯常攻坚战的英军巨弩等重箭装备没有及时的运上来。
即使运来也不便于阵前展开。
事实也没有河面的渡船及时的抢占这一片地区的绝对优势地形。
当时他们只能从斯特林桥和坎布斯肯内斯、基尔丁两处浅滩渡过福斯河。
两处浅滩还只有河流在水位很低的情况下才能通行。
而早晚时刻是河道大水的时间。
加上斯特林桥本身就是一座狭窄的木桥,最多只能让两名骑兵并肩通过。
在河滩上,两侧桥头的堤道,土质松软,重装骑兵是完全无法施展的,一旦骑兵冲击,会被自己的人前后冲撞积压在一堆。
沃勒内发现,在奥丘山的山坡上布阵的苏格兰人对自己的左翼构成了致命的威胁,英军却很难把苏格兰人从山上赶走。
如果苏格兰人趁着英军的人马在斯特林桥上挤作一团的时候发起攻击,英军必将一败涂地。
更重要的是,苏格兰人有一个英格兰人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那就是他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热情,他们在为苏格兰的独立而战。
何况在战前,英军将领之间,因为苏格兰贵族的合理建议,而发生了严重的军事意见分歧。
一些人认为华莱士的宣言不过是“歹徒在虚张声势”,其它的人则主张要小心谨慎。
当时为了统一众将的意见,沃勒内召开了一个紧急军事会议。
会议上,一名在欧文地区,被迫向英军投降的苏格兰骑士理查德鲁迪爵士其实告诫萨里伯爵:“大人,如果我们上桥的话,必将死无葬身之地。因为我们只能两个两个并排通过桥面,敌人正对着我们的侧翼,他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冲下山来攻打我们,集中兵力打击我们的前锋。离这不远有一处浅滩,在那里,我们一次可以通过六十人。请拨给我五百名骑兵和一小队步兵,我将率领他们绕到敌军的背后,打击他们、粉碎他们。我的伯爵大人,与此同时,您和大队人马就可以万无一失的通过斯特林桥了。”
其实了解苏格兰游击队战斗习惯的他,要是当时的这种可以使得苏格兰自由民兵受到致命打击的意见被采纳。
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那么斯特林桥或许就要被改写。
此后的苏格兰就不会有威廉华莱士的名字
在曾经的历史中,凯尔特人威廉华莱士不过是一个绿林草莽,事实上是一个只会窃取有钱人财富的强盗。
可惜的是,当时大多数英军将领们,都不赞同鲁迪爵士的意见,在他们看来兵分两路是不明智的。
当时他们很正当的想法时,一旦苏格兰骑士理查德鲁迪爵士带着500骑兵阵前变节,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可能就是英格兰贵族的事实上的一种傲慢,和对苏格兰的“变节者”的切实不信任所致。
就是一种内部的心里裂变,导致詹姆斯斯图亚特和伦诺克斯伯爵那不能兑现的诺言让他们不得不小心谨慎。
最终一种错误的战斗布局,就是因为此刻的一种不切实际的冲动。
英王将士们的情绪已经被格雷辛汉煽动了起来,再加上如果这时候不进攻的话,有可能会影响全军的士气。
沃勒内再三权衡以后,不得不向全军发出了进攻的命令。
以基尔顿城主(此城堡在约克郡)马默杜克爵士率领的重装骑兵为先导的英格兰大军开始通过斯特林桥,正如鲁迪爵士先前所指出的那样,狭窄的桥面只能同时并排通过两骑,英军的行动异常困难。
一英里半外的奥丘山上,华莱士和所有的义军将士一样目不转睛的观察着英军的一举一动。
英军的队伍以手持爱德华一世的王旗的掌旗手为首,后面紧跟着萨里伯爵和大队的骑士,在一面面长三角旗、令旗和燕尾旗的簇拥下,骑士首领和男爵门身着华丽的礼服和全副的铠甲浩浩荡荡的,他们好像是去参加狩猎而非上阵厮杀。
指挥大军渡河的是财务官休格雷辛汉、罗伯特德萨默维尔爵士以及斯特林堡的守将沃德格里夫爵士。
眼看着越来越多的英格兰士兵穿过斯特林桥踏上了福斯河北岸的土地,苏格兰义军当中的气氛也愈发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