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工作者的光鲜,这是极少数通俗化艺术的一部分。
像芭蕾、歌剧、戏曲这种曲高和寡的高端艺术,艺术成分很足,市场空间却着实有限。
也就注定他们的收入不会太高。
全世界最顶级的芭蕾舞艺术家,一年的收入也就是300万500万美元之间,还需要累死累活的在全球著名的大剧院内巡演,商业赞助少之又少。
这也就导致这个产业会出现很多“求生存”的人。
比如一度闹的沸沸扬扬的黑天鹅的舞替事件。
好莱坞电影用替身,真的太普遍了,尤其是动作电影。
比如因为“黑寡妇”形象大红大紫的斯嘉丽约翰逊,她的替身演员有十几个之多!除了动作替身、飞车替身、威压替身之外,甚至为了拍出最完美的臀型,漫威还为她专门找了臀替。
胸替自然是不需要了。
电影中,她的每一个动作表演,几乎都是由替身完成,然后通过蒙太奇剪辑的手法,她最后摆个造型,统一连贯起来,就成了动作潇洒、身形火爆的“黑寡妇”。
这种纯粹的工业化流程生产的爆米花电影,毫无高大上可言。
替身,本来就是制片方和保险公司,为了削减成本、降低风险的必然选择。
也没有哪个替身会站出来叫嚣,说屏幕上的那个人,根本不是某某明星,而是自己。
只有黑天鹅的芭蕾舞替身莎拉莱恩,为了出名,真真是豁出去了,公然在媒体上表态,说电影中的很多镜头是她,而不是娜塔莉波特曼。
事情一度导致了很大的n危机。
不过说来也是,芭蕾舞者辛辛苦苦练习舞蹈,往往从五六岁就开始练习,练了几十年下来,却要为一个对芭蕾舞技法一窍不通的电影演员当替身,这心里要多不平衡?
一个电影演员,训练了几个月,就在粉丝和媒体的吹捧下,成了芭蕾n王,这让他们这些真正的芭蕾舞艺术家,心里如何能承受?
这就跟六小龄童抨击周星星等其他演员的孙悟空不叫孙悟空,是一个道理。
一是心理不平衡!
二是想蹭热点再出名!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生存压力太大了。
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进而导致的心理扭曲。
连莎拉莱恩这样美国国家剧院的芭蕾首席,都为了想出名,连替身要严格保密的职业操守都不顾了,公然宣言自己对黑天鹅的贡献。
若非随后包括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电影评论,以及维基解密等多家权威媒体的澄清解释,她的那番言论,很可能会给电影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曾在r上看到过一段分析,是关于哈维韦恩斯坦和詹妮弗劳伦斯的。黑天鹅的娜塔莉波特曼和悲惨世界的安妮海瑟薇竞争奥斯卡的年份,都受到了n争议,巧合的是那两年,她俩都要跟詹妮弗劳伦斯竞争奥斯卡。尤其是安妮海瑟薇,被黑惨了。原本她在悲惨世界里的戏份,足够争夺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很多奖项她都是竞争的女主角,呼声很高。结果奥斯卡中,她竞争的是最佳女配角,也获奖了。最佳女主角却成了90后新人詹妮弗劳伦斯。詹妮弗在领奖时激动的说:“谢谢哈维,帮我干掉了所有竞争对手。”
莎拉莱恩都是如此,其他那些资历、资格都远远不及她的芭蕾舞蹈演员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况,就可想而知。
电影芝加哥可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这是芭蕾舞圈子的真实反映。
很艰辛,也很残酷。
这一场裸芭表演,以及随后去后台“挑演员”的行为,只能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唐恩对这些芭蕾舞演员没兴趣,长的不够美,身材也不够火辣,除了身段娇软易推倒,实在找不出什么优点。
说是玩身份吧,芭蕾舞者的身份,也激不起他的兴致。
“算了,你们想去就去吧。”唐恩摇了摇头,表示拒绝。
凯特布兰切特担忧的说:“依我看,你俩也别去了。咱们毕竟是演员,和那些华尔街资本家不一样,一旦碰到个有心机的,被她们贴上了,拿你们当工具出名,也是麻烦。”
在美国,商业上的保密协议通常是1年,长约合同往往也不会超过2年。
私人间的保密协议,期限可以长一些,但往往也不会超过10年。
对富豪们来说,跟女人们上床,然后花费几万美元,签署一份保密协议,这是业内常态,几乎每一个富豪都这么干过。即便是10年后,当事人把以前的事说出来了,也很难影响到富豪们当下的私人生活。
顶多算是生活中的小插曲。
不过,对于电影明星、足球运动员这类人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