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崖山(2)(2 / 2)

且不说张煌后知后觉,在那边跳脚。

至元十六年(1279年)正月,张弘范在初步完成了对崖山的封锁后,为了招降崖山的几十万南宋军民,张弘范试图请文天祥手书一封招降书。此时正值船过珠江口外的零丁洋,被软禁在元军舰船上的文天祥感触万端,想到当年在赣州起兵时,曾路经赣水上怵目惊心的皇恐滩,眼前又面对汪洋一片的零丁洋,自己宁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决心已经拿定了,于是让张煌患得患失的不朽诗篇终于问世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张弘范读罢心中肃然起敬,他能理解张煌这种被抛弃的小人物对大宋王朝的刻骨仇恨,自是也能理解文天祥这种一心想为国死节的士大夫心态,于是他不再强迫文天祥了。他亲自动手写了一篇《告崖山上民文》,文章一开头便是:“汝之陈丞已去(注:陈宜中,滞留占城不归,最后死在了暹罗),文丞相已为执,汝欲何为……”

“回去告诉张九郎,”张世杰原来是张柔的部下,也就是说曾经是张家世军的一员,还有种说法说他和张弘范事实上是同族兄弟,但双方最终选择的道路却完全不一样。“世杰是宋臣,生是,死亦是,崖山上的军民也亦是,大好头颅就请张九郎自行来取吧!”他示意身为张弘范部下百户的外甥韩某不要再进行劝说了。“我知道投降了既可活命又可以富贵,但我已经抱定了牺牲的决心,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只能打了。

起初宋军的残余兵力还有二十万,战船数千艘,元军方面只有两万余人,战船五十余艘,宋军的兵力占有绝对优势,而且汉军不习海战,多眩晕不支。这个时候宋军中有人建议先占据海湾出口,以保证向西方撤退的道路。然而此时宋军的士气已经低落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为了防止士卒逃亡,张世杰否决了这个建议,并且下令烧毁了陆地上的宫殿、房屋、据点,而且为了防止有人驾船逃离,张世杰又命令所有舰船以连环船的的方式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这样宋军就彻底丧失了机动的能力。

面对宋军复蹈焦山一战的布阵,元军一开始用小舟装载茅草和火油油脂,试图乘风纵火冲向宋军。然而宋军舟船上全都涂满了泥巴,并在每条船上横放一根长木,用于撑挡元军的火攻船。元军见火攻不能奏效,便以水师封锁海湾,又派陆师断绝宋军汲水、砍柴的道路。宋军吃了十几天的干粮,口干舌燥,许多军士因为饮用了海水解渴,结果脸部浮肿,上吐下泻。不得已之下,张世杰率苏刘义、方兴日等部发动孤注一掷的突击,结果也被元军打败,至此,主导权完全落到了张弘范的手中。

“下官以为可否用大砲先行发射,趁宋军混乱时,我军一鼓作气,当可消灭此敌。”二月六日,张弘范召集诸将,布置最后的总攻,在张弘范问计的时候,张煌如是进言着。张煌明白,崖山后无中国,若是张弘范能采用自己的建议,或许可以保全一份宋人的元气。

“不妥。”张弘范虽然不知道张煌的用意,但根据他连续多日对崖山一带的地形、海岸线、气象和潮汐的观察,他认为,用砲击开路的话,有可能会导致宋军主动突围,因此他否决了张煌的建议。“宋军舰船泊于崖山之西,但满潮之后一定会移向东侧,李副帅。”张弘范点着副手李恒的名。“你部趁此时攻击,切记退潮时撤军。”随即他向全部军官命令着。“总攻时间为下午满潮时,以我舰上奏乐为号,诸将当奋勇猛进!”

“崖山后无中国,明天我就要鉴证这一幕了。”军议结束,张煌回到自己的营地中,看着正在准备的众人,再遥眺远处海湾中隐隐约约的宋军大营,张煌一时有些痴了。“这是中华帝国的最后时刻,是黄金时代的最后落幕,在此之后,世界的轴心将转移到了蛮荒的欧罗巴,中华文明从此没落了。”

可是张煌又能怎么办呢?作为一个小卒子,他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把握,又怎么能在这文明替代的时刻扭转乾坤呢。因此千言万语只能化作一声无力的长叹!

(看小说到顶点小说网www.x23us.com)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