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神风之后 > 日本的配给制度

日本的配给制度(2 / 2)

商业造船由1941的二十三万八千吨,增加到1944年的一百八十五万吨(加进掠夺之运输)。1942年完成一艘六万四千吨战列舰和六艘小型航空母舰,1944年完成的吨位则比此高出十万吨。飞机生产由1942年的每月七百架增加到了1944年的每月两千五百多架。

汽车工业始终是日本比较落后的行业。1941年,日本的汽车产量最高也只有5万多辆。而由于战争的破坏,到战争结束时的1945年,日本的汽车产量下降到了只有7857辆,仅及1941年最高产量的15.6%。

但是随着盟国对日本工业的持续的轰炸,以及海上原料运输道路的切断,这一切只能是日本帝国昙花一现的回光返照。

美**队从1943年开始对日本国土进行持续的轰炸,据统计,盟军对日本的轰炸除了夺去几百万平民的生命,还摧毁了四十七万桶石油制品、二十二万一千吨食物和二十亿平方码的纺织品。

44年,当东南亚和中国东北的往日本本土的石油粮食大动脉被美国切断后,由于燃料和食品的枯竭,日本人一再紧缩消费。1944年的民用汽油消耗量降至二十五万七千桶——仅为1940年消耗量的4%。那些被认为是必须使用汽油来行驶的车辆改装成使用木炭或木柴。工业用油则从黄豆、花生、椰子和蓖麻中提炼。民间贮藏的上豆、糖和米酒——甚至零售店货架上的瓶装米酒——都被征用来提炼酒精,用作燃料。

在非常需要燃料的情况下,海军不顾一切,发起一场异想天开的挖掘松树根运动。在“两百个松树根能使飞机在空中飞行一小时”的口号指导下,本土各岛全民开始挖掘松树根。儿童被派到郊外去寻找树根。松树根经过十二小时加热后,生产出一种原油代用品。三万四千只锅子、蒸馏器和小型蒸馏装置组合在一起,旨在使每组日产三四加仑油料。但所需劳动力显示出这种努力是徒劳无益的。生产每加仑油料需要两个半劳动日。要达到日产一万二千桶的官方指标,每天就需要一百二十五万个劳动力!

松树根运动的有些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山上的所有树木和树苗都被拔得精光,大捆的树根和树株堆积在路边。到1945年6月,松根油的产量达到了每月七万桶。但提炼方面的种种困难仍未解决。事实上,到战争结束时,从松根油中只提炼出千桶供飞机使用的汽油。

在国内,事实上石油已从国内经济中消失,成为更大的资源匮乏局面中一个组成部分。煤气、电力、煤和炭的供应都奇缺。日本人已不可能在私人浴室里洗澡,公共浴室则变得非常拥挤。人们把这种情形称为“在澡盆里洗土豆”——热能来自街上抬取的碎木柴。

还有一些乐观的日本人在物资短缺的时期也能保持幽默感。一位市民在一篇讽刺文章《维生素D正在从浴室中流失》中嘲解说,没有肥皂的时代也是神的恩赐。然而对政府来说,能让每个市民都能洗上澡不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1944年,燃料的匮乏致使东京的许多公共浴室被迫关闭,而洗热水澡是日本人长久以来的习惯。

日本政府认为洗浴对民众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而且通过沐浴,还可以达到安抚民心的效果。因此日本政府下令公共浴室必须不惜任何代价继续营业,很多人都被派到野外搜寻木柴,甚至每家浴室的旧木屐都被拿来当柴火。公共浴室的老板都必须提供让顾客满意的服务;如若不然,警察就会派别人来接管浴室。

许多日本人开始把藏书当作燃料生火,他们估计那些书籍在以后的空袭中终究难免毁灭。

45年的大米产量不过6百60万吨,前几年的年平均产量超过1千万吨,少了快一半,其他谷物产量也是大大下降。本来就不能自给,外来运输再一断,食物的缺乏显然是致命的,45年春每天食物配给的标准是1,600大卡,而且由于运输的破坏和分发系统的不完善,实际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换句话说大多数人天天得饿肚子。

副食品、调味品的供给量,与昭和16年(1941年)度相比,肉类减为约20%;鱼类减为约30%,调味品减为50%以下。而且由于配给不规律、保存设备不足等原因,实际情况更坏。食油、砂糖等的供应,几乎没有。

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量同昭和12年(1937年)相比,棉织品减为2%;毛织品减为1%,胶鞋减为10%;皮鞋减为零,肥皂减为4%,纸类减为8%。粮食和生活必需品的奇缺,势必加剧通货膨胀,引起黑市交易的泛滥,腐蚀着国民的道德观念和进行战争的决心。

从1944—1945年的严寒冬季开始,直到1945年5月,东京始终没有燃料配给。在此之前,大多数居民已经学会在这个饱受轰炸的城市里,用烧焦的残木片烧饭。1944年末到1945年春夏,日本政府每天只配给11至60岁的男女330克(折合中国6两6钱)大米,对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每天也只给390克。每天从食物摄取的热量降至1900大卡,大大低于战前日本人的平均每日食物热量2160卡,到投降时,已经跌至1680卡的最低需要量。

为了解决粮食危机,日本政府与营养专家号召人民采取新的反复仔细咀嚼食物的方法进食,以充分吸收营养。政府制定计划把橡子制成食物,“号召全体国民同心协力”,特别是小学生等收集了500万石橡子。

计划中的对本州的进攻是46年3月,假如日本没有投降而一直坚持的话,缺乏维系生命所起码的粮食、燃料、御寒的衣服,45~46年的冬天对日本人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所谓1亿国民玉碎距离实现真得不远了。

因战争原因死亡的日本平民和军人达300余万人,约占总人口的4%。可以用于再生产的国家有形财富损失了约1/4。如果以1935年工矿业生产指数为100,那么,1945年工业生产下降到38,矿业下降到59。日本投降后,经济陷入空前的混乱和凋敝,物资奇缺,生产不足,失业人数剧增,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极端困苦。自明治维新开始的日本现代化进程受到挫折,现代化的物质成果损失惨重。

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的时候,日本以东京为首的119个城市几乎已经被夷为废墟了。当时除了火车站附近以外,整个城市都被夷为平地。1945年日本的钢产量为80万吨,相当于1941年的15%;煤产量是6330万吨,相当于1941年的21%;石油的库存量为494万桶,是1941年的10%。全国当时除了空气是可以自由供给的以外,完全实行了配给制度,每天每个日本人的粮食为290克,其中40%为豆类。他们生存在这样一个已经完全破败的环境之中。从1945年底开始到1946年,日本在海外的即在中国的、东南亚的溃败的军队,有360万人正在返回国内,随军家属也有350万人,而国内有400万人曾经从事军事工业生产,现在全部被停止了,他们被抛掷到社会上。日本本土当时尚有驻守的军队和警察250万人也被盟军解散,总加起来大约有1800万人左右立时变得无家可归。

1940年日本人口为七千一百九十三万三千人。1945年日本人口为七千一百九十九万八千人。其中有1800万人无家可归流浪在这样一块狭小的土地上。当时他们的条件极为困难,大学教授在马路上捡拾垃圾,大学生们在美**营的边上捡美国人吃剩的罐头,然后用几十个罐头刮出里面的残羹,放上水在火上煮,半罐头的杂物要吃上几天。公园里到处挂着醒目的标语:“禁止自杀”。因为遍地都是没有办法活下去的人。正是在这样一种生存几乎毁灭、民族遭到严重摧残的情况之下,生存的实际状况推动了一部分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日本人开始诅咒战争,开始意识到自己身负着一种历史的罪恶,应该进入到反省的层面上来了。

日本人在东南亚无限制地发行南方开发金库券及军票等纸币,彻底进行收刮。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地的主要农产品本来是砂糖、烟叶、咖啡等,日本人却勒令他们改种水稻与玉米。同时又把越南、泰国、缅甸所生产的稻米几乎全部征为军粮或运回日本本岛。后来,日本在战事处于不利时,为扭转败势,对中国和各占领区的掠夺更加变本加厉。1944年末到1945年,越南农民即因粮食全部被夺而饿死两百多万人……

建立一个在原料和石油自给自足的帝国,一直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梦寐以求的,整个日本统治集体已经丧失起码的理智,把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命运寄托在铤而走险孤注一掷上。

通过科技手段与军事掠夺,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一度保证了燃料物质的自给自足。但日本毕竟是后起的工业国家,他的科技生产水平与美,德等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而且日本海军力量不能保证石油运输航行的安全,当南方的石油产地和中国东北的矿化油工厂往日本本土的石油大动脉被美国切断后,日本的军事工业生产就迅速衰竭,而仿效德国的人造石油工业,因为技术水平的落后,无法规模化生产。

大和武士们最后认定;没有燃料的军舰和飞机还不如烧火棍!于是从飞机到潜艇甚至最大的战列舰,节约燃料不买回程票的自杀式攻击蔚然成风。日本,终于完成了由战略自杀到战术自杀的可喜军事革命!?

因为没有石油与资源维持侵略扩张的军事体系,而发动席卷亚洲的太平洋战争,战争罪犯东条在穷途末路时,竟也因为石油,而没有逃脱作为日本军国集体的代表必须面对的惩罚,这是历史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莫大嘲讽。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