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我的大明朝 > 第五十二章:变化

第五十二章:变化(2 / 2)

而当这些计划被勾画完成后,新年伊始的大明,开始了第一次全国建设!

南方农业较为完善,气候良好,所以农改的突破口主要在南方,佃户以更加疯狂的速度从地主手中流失,各处荒地迎来一波波开荒人群,朝廷可以把控的耕地面积几何倍增加,无数道路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在大地之上,因为小冰河期,南方雨水远没有往年夸张,维持在一个刚好的平衡阶段,泥土路倒也不用担心被雨水冲毁。

北方天气日渐寒冷,但可耕种土地倒也不是没有,再加上政府不停开发水利工程,不少能够得到基本保障,就算农产量上不去,至少也能勉强保证当地所需,蚊子再小也是肉,等北方大地田地量上去了,自然也可以保证北方粮食基本需求。

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北方道路开发效率远远高于南方,不同于南方多山湿润,北方几乎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气候又极为干燥,便是土路也能修的结实耐用,宽阔方便,还不用担心雨水侵蚀,造成了北方道路成本低廉,建造简单的特点!

便宜的黄土路在大地上快速蔓延,一个个村落被整合到了一起,再由这些黄土路链接到石子路上,最后来到附近的城镇,而城镇间也有石子路甚至石板路作为链接,最后再从省道通往京城的驰道来到帝国心脏,每一个百姓几乎都能够前往京师。

虽然道路建设极快,但崇祯也没有贪心,今年能够把主要省份的驰道修好就心满意足了,而泥土路若是能够覆盖五成百姓就更了不起。

而因为手中佃户大规模流失,不少地主空有良田却没有人耕种,坚持了一段时间始终找不到新佃户后,不少人纷纷选择低价将土地卖给朝廷,倒也不是这么好心要选择低价,而是因为除了朝廷,没有任何人还会对土地有大面积需求,相当于垄断状况的朝廷自然想低价就低价,想高价就高价。

崇祯通过这一手段,为帝国节约了数千万近一亿两白银,作为古代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土地的价格可不便宜。

而没有了土地和人口的地主们,看着手上富裕的财富,不少人都尝试性的选择经商,即便是出了文化人的‘书香门第’,面对最基本的生存压力,也选择了与铜臭之物为伍,于是在地主减少的同时,相对应的,商人却在不断增加。

而这些转而经商的地主们,很快发现经商过程格外顺利,税收大幅度减少的农民手上很快积累了一小笔财富,这笔钱或许非常少,但他确实是一笔可以动用的钱,若是愿意吃苦远行,几乎任何商人都能赚钱。

而那些大地主,就有更好的选择了,他们如果经商,那么对于着眼镇落村子的小商人往往会嗤之以鼻,然后选择各地省会与京师,在这些地方开设自家商号,然后去购置一两条海船,雇上几十名水手,专跑海贸。

不管是跑日朝贸易,还是专门替朝廷跑南北粮米运输,都有的赚;只不过前者回报大风险高,后者收益少却极为安全。

而更心思活络,财力强大的,往往会收到朝廷发来的公告,被强制并入朝廷掌控下的官家商会中,负责组成船队奔赴马来、印尼等地进行香料瓷器茶叶贸易,他们将一船船茶叶贩给这些地方的欧洲人,然后回购大批量的香料,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卖给国内百姓。

这一来一回都有朝廷专门关照,再加上几乎没有的关税,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商人都赚去了海量的财富,而朝廷也在几乎没有任何投入的情况收取了其中的三成收益,这笔收入远比关税来的吓人,还单方面垄断了对欧贸易,茶叶瓷器价格远比以往更高,而香料反而因为存在多加供应商而降价不少,此消彼长下,欧洲本就处于劣势的贸易顺差更加吓人,海量白银源源不断的流入大明,为大明财政改观提供了可观助力。

而对于这些官家商会,几乎成为了全天下所有商人梦寐以求的圣地,疯狂打听着入会条件和途径,只是在他们没有在国内奉献足够能力并最终证明自己之前,朝廷的入会公告,永远也到不了他们手上!

最新小说: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