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章 干禄(2 / 2)

最重要的还是边子白给卫公支了一个损招,建立翰林院。用翰林院中预备贵族子弟,文采出众者来编辑史书,从而让太史这个存在了上千年的职业彻底沦为过去。在三十六计里,这叫釜底抽薪。句容为了家族的延续,不得不和边子白不死不休。就眼下来看,句容的战斗力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国相子思双手撑着膝盖,跪坐久了难免会难受,可他根本不在意双腿的酸痛,内心如同惊涛巨浪般翻涌。

转眼间,就想出如此毒计的十五岁少年,是君子吗?

恐怕不是。

可毒计是毒计,关键是让卫公很欣赏,这就说明这个计策几乎是百分百的成功。这时候的子思也不禁哀叹,有如此出众的才华,为什么不做一点道德高尚一些的事呢?

比如说:怼国君!

执掌卫国三十年的老国君姬颓自然不会知道自己的左膀右臂,国相子思的脑子里会生出如此让他气恼的念头来。要是他能看透人心,别说当一个老好人的国君了,分分钟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主君,边子白这人不太好说啊!”子思为难的样子不似作假,他也清楚卫公的意图,就是让子思这个卫国的执政支持卫公的提议,甚至在朝会上率先提出来。建立翰林院,将编辑《史书》、文教的事务都交给这个新建立的部门。要是提议的人是卫公,恐怕支持的人了了,原因很简单士大夫贵族们考虑的问题不在于这个举措对卫公是否有利,而是对他们是否有利。在没有看到确切的利益之前,性格保守的卫国贵族们不见得一定会反对,但观望一阵是不会错的。

而国相子思就不一样了,他是执政,新增官衙也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可以将反对的情绪降低到最低。

最后,边子白不应该开口提议,就算他已经获得卫公的敕封,成为卫国新晋贵族中的一员。在官场,新人最忌讳的一条准则就是,少说话,多听前辈的教导,别显摆自己的才能,显得你能,其他人都是饭桶似的。

就连孔子这样的道德君子,都会在学生子张问如何当官的时候说:“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意思简单粗暴,孔子告诉子张,多听多看,少做事,就不会犯错;就算要做事,也要做有知足把握的事,才会让自己后悔。官场就是如此,至于说十足把握,不仅仅是结果一定是好的事。而是不会有太多反对的事,阻扰太多的时候,人都在处理各方矛盾,怎么可能还有心思去做事?

卫公姬颓忽然想起来翰林院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让卫国的预备官员有官政和学习的地方,而预备官员在任何一个诸侯国只有一种人有这样的身份,那就是贵族:“爱卿,无需担忧,边子白还说过翰林院不仅仅是编辑典籍史书的职责,还有一个通过历史和典籍教导预备官员的职能。能够让受到培养的官员在进入官场之后快速适应政务。这也是翰林院的另一大特色。”

子思先替句容哀叹三秒,这家伙凉凉了。内心震撼不已,边子白不仅挖坑把太史句容给埋了,还将卫国所有的权贵都拉拢到统一战线。这家伙的谋略让人警觉,似乎有在帝丘城内闲赋的王诩的影子。可相比之下,边子白的谋略比王诩更加可怕,都是阳谋,王诩至少还算君子阵中的传统贵族,而边子白,完全是小人行径。害人的手段如此高超,以至于连为官几十年的子思都感慨,自己恐怕坏不过这小子啊!

就凭借翰林院的这个职能,只要一被提出来,卫国所有的贵族都会站在边子白的一头,更何况太史家族真没有什么像样的盟友。

“主君的意思是让臣在朝会的时候提吗?”

子思跟了卫公十几年,对于卫公的习惯更是了然于胸。姬颓虽说年纪大了,往往会陷入迷糊的状态无法自拔。可在清醒的时候,姬颓的控制欲是非常强烈的,他要认定的事和人,没有更改的可能。

名义上卫公姬颓是找他来商量,可实际上,姬颓是让子思应承下此事。他已经定下了基调,总得有人去做。

边子白位卑言轻,根本无法担任此等重担。在卫国能够提议建立翰林院的也只能是国相子思了,子思知道推不掉,只能点头应下:“后日大朝会,臣会提议。”

卫公满意地笑道:“善!”

最新小说: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