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六点,张小歌就被妈妈叫了起来。先沐浴、再熏香,最后换上一身青色大褂。
7点50,海曼清将儿子带到一卧室里的暗间,四平米左右,只摆放一个供桌,一个蒲团,还有一个木箱。供桌上摆放一个写着”张挥”排位,前面是坐着一个香炉。
海曼清指着蒲团对小歌说道:“跪下!”
“张祖在上,孙媳曼清带张小歌前来拜祖迎衣钵!”
八点整。张小歌开始上香拜祖,磕完头,海曼清便将张家祖训清声诵读一遍。
最后,她把一把钥匙递给了小歌,指了指一旁的箱子说道:”张家祖传之物都在里面,现在正式传给你。”
小歌接过钥匙,又看了看箱子,问道:”妈,我能把箱子抬我屋里?”
“你自己决定!先自己看看,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我。可惜我也只是知道个大概。”
“对了!里面的书,你看最上面的那几本就行,都是你爸重新译注过的。”
“还有!里面的”探玉针”,小心着点!”
小歌害怕妈妈继续唠叨,赶紧打断道:“放心吧!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接着便去抬箱子,没抬动!
海曼清指了指暗间的门边,说道:“那有拖箱器!”。
刚把箱子拖到自己的卧室,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一打眼,里面装的全是书本。最上面的是一本八开装订本《鉴古记》。小歌先把里面的书都搬了出来,发现箱底有一处暗格,里面藏着一个黑漆盒子,盒子里面躺着一根如牙签大小的奶白玉器。这一定就是老妈说的”探玉针”。
他又搜寻一番,再无新的发现。看着满床书和那个黑漆盒子,多少有些失望。
歇了一小会,就把所有书快速翻了一遍,也没有发现什么暗藏之物。他决定先躺平放空一下自我。
脑海中不自主地出现,昨晚老妈黯然神伤的背影以及刚刚拜祖的情形,一种责任感和压力油然而生。
内心中禁不住对自己吼了一句:“张小歌,你必须给我担起来!”
他弹起身来,将散乱在床上的书本和黑漆盒都整理放回箱里,只留下三本八开装订本
他躺在床上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别说里面记载的故事还挺有意思。
《鉴古记》简单理解就是由张家记录并传承的收藏界的史记。里面记载了历代张家传人传记,收藏界发生的大事记及古物鉴赏技法笔记。
开篇写到,国内收藏界追根溯源可分为四脉,即“玉张瓷陆书王青李”。每一脉都有一镇脉之宝,
其中,”玉张”指的是拥有”探玉针”的张家,相传张姓始祖张挥,号天禄,青阳之子,为黄帝之长子玄嚣的第五个儿子,因发明了是弓矢,所以昊帝赐予宝物”探玉针”。据传此针不仅可以辨玉真伪,更能够探寻矿脉。
“瓷陆”指的是拥有”控温石”的陆家,传说帝颛顼的孙子吴回在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叫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出于对他的喜爱,其父将宝物”控温石”赠予了他。据传将此石投入火中,可以随意控制火势火温。
“书王”指的是拥有“润墨草”的王家,相传王羲之的祖先于野外觅得”润墨草”据传将此草放入墨水或染料中,可以随意控制墨的润稠度。
“青李”指的是拥有“辩剑铃”的李家,相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李牧在大破匈奴后,赵孝成王将国宝“辩剑铃”赏赐给他。据传只要将此铃贴近兵器上,就可以根据铃声辨别兵器优劣。
看到这里,小歌也不禁感叹道:“这么神奇嘛?难不成真有鬼神之力”
随即,他立马起身,将箱子底下那个黑漆盒子拿了出来。打开盒子,小心翼翼地将那枚玉针拈了出来。然后将玉针尖轻轻触碰自己胸前的那枚玉锁,又仔细观察了一小会,那枚玉针没发生任何变化。
他略感扫兴道:”骗人的!”
随即又否定道:”不应该,传承这么久了,应该是真的!”
他将玉针放入黑漆盒。拿起装订本快速地翻阅着,寻找着用关”探玉针”的记录。据记载,张家最早几位传人确实用”探玉针”戳破了几次仿玉案,随着张家的名声鹊起,后人开始涉足更广的古物鉴赏领域。其中,一位名叫张冠的先祖尝试用”探玉针”来鉴别其他古物,至此便再没有出现”探玉针”辩伪的记录了。
小歌不由地感慨道:“历史就是一连串的迷呀!你越琢磨,迷藏得就越深!”
脑海中不由地冒出一句话:“要是这些古器能说话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