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大宋世祖 > 第一百三十章 劝降?

第一百三十章 劝降?(2 / 2)

病急乱投医啊。

看着苏轼焦急的样子,赵似觉得他有些可爱。

或许只有这样心地纯真的人,才写得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样不在凡间俗世的句子来。

“先生,你知道吗?”

“什么?”

“副相吕惠卿暗中联合枢密院副使安焘和温益,要上书官家,为亲母上太后尊号。御史中丞范仲公,吏部尚书许将,户部尚书蔡京,刑部侍郎刘逵,中书舍人张商英,权知开封府事张叔夜等数十位重臣,都在奏章上签名。章相没有反对,故而副相黄覆,最后一位签名。”

赵似这和风细雨一般的话,在苏轼的耳朵里却像是炸雷一般。

他声音哆嗦着问道:“上太后尊号,合礼法吗?”

“安有子为帝而母未为太后者?”赵似反问一句。

是啊,官家为天子,亲母为什么不能上太后尊号?只要朱氏被尊为太后,那在法理上赵似就成了嫡子。

立嫡不立长,申王和遂宁王,连屁都吃不到了。

苏轼更想不到的是,不声不响中,朝中居然大半文臣同意给朱氏上太后尊号,就连曾经跟赵似在垂拱殿打过擂台的执相章惇,也不反对。

站在他的立场上,不反对等于默许,就是赞同。

剩下李清臣、赵挺之等少数文臣,再反对也于事无济。至于赵挺之、白时中之流,已经不重要了。

为什么朝堂上的潮流,跟自己知道的完全不同?

苏轼这颗能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妙词赋的脑袋,实在想不明白政局为什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他有气无力地问道:“大王,为何他们”

“先生,你是不是在问,为何朝堂大部分重臣会站在本王这边?”

苏轼点了点头。

“因为他们担心,就算本王不想争,身后的三十万京畿禁军,二十万西军,也会推着本王去争。到时候,真就要生灵涂炭,战火连绵。最后的结局,很有可能是武将尽收拥戴从龙之功。文臣士子们,反倒成了陪衬。”

说到这里,赵似淡笑地问道:“先生,你说河北韩家、文家,河东王家等诸多地方世家站在那边,本王是怎么都不相信的。那些家伙,各个老奸巨猾,什么会轻易押宝赌上家业呢?先生,你被他们诳了。”

苏轼深思一会,露出生无可恋的苦笑。他是政治幼稚,可不傻啊。稍一点拨,他很快就从迷魂汤里清醒过来。

唉,格老子的,老汉我都被诳习惯了。

猛然间,他想到什么,反问一句:“如果,大王,苏某只是问,假如真到了不可开交的那一天,你真的会去举旗吗?”

赵似笑了笑,只是含蓄地答道:“先生,本王整饬京畿禁军,宣慰陕西的心血,不能白费啊。”

苏轼愣了一下,突然仰首大笑,笑得眼泪水都出来了。

“我明白了,那些家伙就是知道大王你有敢掀桌子的魄力和能力,才如此忌惮啊。大王,你真是拿捏住了那些色厉胆薄、好谋寡断的家伙。”

赵似也跟着一起大笑起来。

大苏先生虽然政治分数不及格,但智力确实卓绝,一点拨就全明白了。

坐在摘星轩里的人,听着从偏室里传出的笑声,面面相觑,有惊有喜,也有暗忧。

“先生,还是安心去崇文馆吧。三四好友相聚,邀明月枕清风,问青山酌碧水,逍遥自在,再作神仙佳作。那些勾心斗角的烦心事,还是交给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吧。”

听着赵似无比真诚的话,苏轼的双目微红,“大王不记恨糊涂的苏老汉?”

“先生这样的人,真是让人恨不起来啊。”赵似笑着答道。

苏轼仰首大笑,笑声中老泪纵横。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