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大秦:醒来竟在始皇陵 > 第四十四章 张良的志向

第四十四章 张良的志向(2 / 2)

项梁首肯道:“子房家世代相韩,可知韩公子中,谁为贤者?”

张良道:“横阳君韩成最为贤能,可以立为王。”

项梁慨然道:“就依子房君所言,本部加拨三千兵马,子房为韩司徒,回韩地立韩王。”

就这样,张良带领三千兵马,回到韩地,找到公子韩成,立为韩王,韩国就此复国。

这是张良一直以来的理想。

张良是典型的官三代,有个极为炫目的出身。

祖父张开地,连任韩国三朝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宰相。

但,长大后的张良又很不走运。

其父张平去世十多年后的公元前230年,秦灭韩。

当时的张良还年轻,没到可以在朝廷任职的年龄,本来想继任祖辈之志的他,只能眼看理想破灭。

但张良不甘心,他遣散了私家仆从三百人,弟弟死后也不办葬礼,而是将全部家财都投入反秦事业,征求刺客刺秦,志在为韩国报仇。

张良加入到儒家,苦学经典,又被号称“圯上老人”,隐身岩穴的仙士黄石公,授以《太公兵法》。

之后,做任侠,与淮阳的仓海君,共同制定谋杀行动计划。

张良找到一个大力士,打制一个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锥,在咸阳及驰道沿途安排眼线,打探始皇出巡行踪。

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在始皇第二次东巡的路上,张良与大力士,埋伏在阳武县的必经之地——博浪沙。

张良指挥大力士向始皇的銮驾击去。

由于始皇对刺杀早有防范,大铁锥击中的只是副车,始皇幸免于难。这是始皇遭受的最惊险的一次刺杀。

始皇十分震怒,下令全国缉捕。

张良隐姓埋名,得以逍遥法外。

直到此时,天下大乱,才得到复国的机会。

两个月来,张良带领兵马,西略韩地,夺得十几座城邑,但因兵少,城池的守卫问题,让张良异常苦恼。

为此,张良向韩王成建议,广征兵卒,壮大军力,但未被完全采纳。

韩王成的理由是,秦的暴政,是秦之所以被天下反抗的原因,作为新任韩王,应该举善罚恶,抚恤百姓,省刑薄税,取悦民心。

而韩地的百姓,历来好为商贾,不喜军旅之事,若要强征兵卒,恐招致反对。

更何况,韩地近二十年来,多无战事,民众已经乐于享受这种无兵无战的生活。

经过张良历陈,反复晓以利害,最终发布了征兵令,勉强凑齐了三万人。

十几座城池,每城分不到两千,这样的军力,一旦面临秦军的攻击,任凭张良有《太公兵法》,恐怕也难以守住所有城池。

无奈,张良又向韩王成建议,集中兵力,守住几个重点城池。

国都阳翟,又是中原地区最大的贸易城市,这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是宜阳。虽为韩的旧都,但张良真正看重的是那里的战略价值。铁匠铺林立,发达的冶铁业和附近的铁矿,是诸侯们垂涎的资源重地。

只要守住了这两座城池,韩国的经济命脉和战略资源,就可以控制住。

至于其他城池,韩军只能尽力坚守。

好在还有强大的楚军做后盾,随时可以请求援助。

以张良与项家的交情,韩国一旦有难,楚军定当出动增援。

虽然,项梁在定陶之战中,不幸战死,但很快,项梁的侄子项羽就重整了军旅。

加上,令张良心心念念的,在留地偶遇的那个刘邦,似乎很不简单……

张良正信马由缰地想着,已经来到了王府门前。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