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鸿蒙系统能够在个人电脑用户中推广开来,和与系统一起发布的一款软件功不可没。
这款软件叫仓颉编译器。
软件的具体作用,就是将微軟视窗系统、谷戈的anos系统上的应用程序,自动转化为能够在鸿蒙系统上运行的程序。
因为anos的应用程序是在java虚拟机上运行,应用程序和anos之间的沟通,需要靠java虚拟机来翻译。因此造成了运行缓慢、占用资源较多的现象。
所以鸿蒙系统系统在设计之初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应用程序直接和系统沟通,省略了翻译的步骤,运行速度当然就比较快了。
同时,鸿蒙系统的设计初衷就是面相全连接设备,所以它支持的cpu架构多种多样,兼容性方面可以说是所有系统中最好的。
当时为了满足用户从和anos转到鸿蒙系统的需求,鸿蒙系统内置了仓颉编译器和虚拟层。
这两个加起来,可以满足所有其他系统的应用程序能直接在鸿蒙系统上运行。
当然,这种运行不是没有损失的,部分涉及到系统权限的功能会出现一些bug,而且性能上有一定的损失。
所以仓颉编译器还为开发者做了完整的可视化开发套件,帮助开发者尽快将应用重新编译,转到鸿蒙系统上来。
而且实现了开发——上传的极简步骤,开发者在仓颉开发套件中可以直接导入其他版本的应用,等仓颉编译器转换完毕,就可以直接查看由仓颉语言编写的源代码。
然后直接在可视化界面中修改就是了,非常方便。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鸿蒙系统汇聚了大量的开发者,加上国内各方媒体的引导,很快就在国内发展起来,王正重生的时候,已经有了接近两千万的用户。
既然有成功的例子,王正当然要从这里开始入手。
之前做项目经理的时候,也想过在闲暇时候多读读书,学习学习。
软件开发好啊,开发个创意软件出来如果大火,分分钟实现财务自由,谁还能咸鱼一辈子呢是吧。
可惜,闲的时候想睡觉,拿起《xxx从入门到精通》的时候想睡觉,非工作时间看见电脑都想睡觉……
还没入门到放弃入门,根本没有经过思想斗争。
鸿蒙系统,不但给了从业人员多一个选择,也让一些非程序员有了一个公平的起步机会。
因为仓颉开发工具的先进性,和便利的可视化编程页面,让程序开发的门槛和难度大大降低。
而且仓颉语言据说也很容易学习,从它开始,对现在的王正来说在合适不过了。
王正的u盘里有着新鸿蒙系统的操作系统安装包,全功能开发者版本,直接拿出来肯定不行,安装包里包含了太多未来的东西,属于见光死。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他想到了一个骚操作。
先把系统的应用层全部删掉,留下一个干净的底层内核系统。
然后以这个系统为基础,重新把各种应用开发出来,使之再度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至于底层系统怎么来的,嗯……“火戎”这种大神,写个内核应该没问题吧?
这种删了再写的行为,很像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但这又是必须的过程,唯一的目的,就是把“不明来源”的东西合法化。
周二一整天,王正和周若云忙着不停的采买各种生活用品。
高端的电脑也配了三台,其中一台用的是服务器的配置,顺便扯了两条50的专线——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网通到电信。
家具什么的就暂时不换了,原本的这些东西都还不错,王正也不想那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