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大明海图志 > 第137章 安平的面纱

第137章 安平的面纱(1 / 2)

 要想引领大明海上图霸,郑冲需要准备的计划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拥有庞大的海军!而一年陆军,百年海军,要想成就一支海军,没有几十年时间悉心打造是不可能成功的。

郑氏水军现下看起来似乎很是强大,但也就是区区二十多年后,当国姓爷率领郑氏水军收复台湾的时候,曾经辉煌的郑氏水军就只有六十余艘战船了。

郑冲不想看到郑氏水军的衰落,所以他向郑芝龙提出了三大舰队的设想,而要维持三大舰队的运转,他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从造船、修船坞、直到扩大海贸,他要拉着更多的人参与其事,而不只有郑氏一家参与。

可郑冲没有几十年的时间,大明朝最多再撑几年就要完蛋,他只能将一切计划尽量提前而且一步到位。他需要和时间赛跑,不过他也有信心尽快重新整合郑氏海军,百年海军的说法也不一定是绝对的。

日本闭关锁国百年后,在明治维新之后,也只用了二十几年时间,就打造了一支海军然后战胜了大清帝国的海军。郑冲现在有郑氏水军这个很好的基础在,他自信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水军改造成海军的计划。这也是为什么郑冲一直千方百计冒充郑大,也要留在郑氏的原因,因为郑氏水军是明国之内最有可能改造成海军的一支水军了。

大明错过了大航海最辉煌的时代,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契机已经丧失,郑冲可不想再错过后来的航海大殖民时代,所以他必须抓住最后的机会。

本来以郑氏的人力、财力也足够郑冲发挥他的计划,但郑冲还是创建了安平会。原因很简单,他要唤醒国人的海权意识!

中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陆国家,没有传统的海洋文化,更没有海权意识。这是从古至今,从上至下都存在的毛病。这也是为什么之前郑冲想回忆一首歌颂大海的诗句,搜肠刮肚却找不到一首的缘故,古人对海洋并不感冒。

而沿海民间自发组织的航海活动也仅仅只是局限于东海、南洋等地。郑和下西洋之后,大明朝自废武功,断了自己的海洋文化和海权意识,结果就是闭关锁国的就此沉沦下去。

明朝的海贸更多的还是被动的等他国航海上门来交易,甚少有国人主动走出去的,官方组织的海贸更是绝无仅有。好在现下还有郑氏水军在,可以说这是国人图霸大洋最后的机会了,郑氏水军之后,能够再次远航的中国海军要到两百年后才会出现,那支海军叫北洋水师。

而唤醒国人的海洋文化和海权意远比打造一支海军要难上万倍!否则用郑氏财力、人力支撑的海军也只会像郑和下西洋那般,只是昙花一现。郑冲就是想用安平会来聚拢民间更多的人力、财力,以海贸的利益为诱饵,唤醒国人的海权意识,从而形成自己的海洋文化。这样大明的海军才能有源源不断的人力和物力提供长期支持,而不会在郑氏衰落之后,就此泯灭。

同时安平会一开始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已经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没有差别,郑冲打算通过安平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士绅商贾成为安平会的股东,接下来还会面向更低层的民众放出股权,将越来越多的人都绑在安平会这个利益体上。

人们能通过安平会得到海贸中获得的巨大利益分红,从而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参与到海贸中来,彻底将安平会变成明国自己的东印度公司!

而赈济救灾只是安平会成立之初披上的一层温和外纱,用于掩盖其之后罪恶的殖民与贩卖奴隶行径。百年后,历史学家们研究这段历史时,总会说:安平会的成立,是用救济本国灾民的道德为借口,以此掩盖其发动殖民与奴役别国人民的罪恶目的。

同时,郑冲还希望通过安平会促进明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虽然明朝末年在江南等广大地区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此时的明朝工商业、手工业还处于极端落后的时期。明朝的匠户制度限制了这一切的发展,而民间的工商业、手工业还处于私人作坊这种离散型模式。

郑冲希望通过这次安平会以工代赈,开始创建近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工厂,大规模的集中生产,才能形成规模经济。同时也能整合民间离散的手工业、工商业,形成统一的工商业。

传统的对外海贸中,中华的产品就是传统的三件套,茶叶、丝绸和瓷器。郑冲希望除了这三件套传统的贸易商品之外,明国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用于外贸,开拓更多的财路。

后来的英国正是用便宜的工业化棉纱打开了中国的小农经济,后世研究表明,鸦片贸易其实在中英贸易份额中并不占多大比重,英国向中国倾销的是棉纱!

所以,郑冲开办各种工厂,引领国内的资本转向投资建厂,正式开启明国的资本之路。

郑冲的构想和计划是宏伟而且远大的,但他迈出的第一步,会被人接受吗?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