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这句话中的文武,其实就是姬考的父亲姬昌与弟弟姬发。
但是这两个字,绝对不是因他们而来。此时姬季历都还未称王,文王武王之说,还在许久之后。
但是文与武这两个字,姬考都是学过的。
“文”字是一个线条交错形成的图案,是史皇仓颉所造的最早几个字之一,表示先民刻画在岩石或兽骨上、用来传达意识的图画性符号。
很明显,这个字将先民造字的来由显示得很明白。远古祖先在易于长期保存的岩壁或龟甲兽骨上,刻画能表现事物形象特征的的线条、图案,用来记录战争、天象、祭祀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重要的日常生活经验,以便传诸后世。
直到轩辕黄帝之时,由史皇仓颉,将种种图案整合传播,最终形成文字。
至于另外一个“武”字,姬考发现,他一直以来对这个字的认识就是错的。
止戈为武,这是一句流传数千年的话,也是后来“武”字的写法。
上一世之时,从学这个字开始,就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直到姬考学重新了这个字,才知道最初的“武”字,明明是持戈,而不是止戈。
由持戈变成止戈,不论是社会发展,还是思想上,都有着很大的变化。
也许未来之时,某些人希望学到这个字的人,都止息干戈。但是现在,四方不定,祸患不绝,从来没有止息干戈的说法。
不管是之前的诸夏,还是现在的大邑商,或者姬周,都在不断对着周围挥动干戈。
这是一场殊死的争斗,不是诸夏平灭诸夷,就是诸夷覆灭诸夏。道德、传统与行为习惯完全不同的族群,最终只能是一方被另外一方同化。
殷商、姬周又或者其他诸夏邦国,心中都很明白这一点。征讨诸夷,他们都是认真的。
这些离姬考都比较远,此时的他,只是心神一动,想起要研究一番武道了。
此世之中,据他所知,存在技击之法,也存在打熬气力的简易炼体术,但是这些东西,要说是武道,还差了一些。
武道这东西,虽然不如巫祝之法神秘诡异,不如图腾之法威能浩大,也不如炼气之法超然绝俗,但是却也有它独有的优势。
如同文字一样,武道将会是所有人都可以学习的东西。也许天赋会有三六九等,但是只要是一个正常人,只要愿意下功夫,就能够在这一道上面有所成就。
而不像巫祝、图腾或者炼气之法,或凭天赋、或靠机缘、或看资质,芸芸众生,穷费一生之力,也难以入其门。
心念到此,姬考就开始行动了,反正呆在宗庙之中,也没有其他事情可做。
很快,守在宗庙门口的军士,就得到了姬考的命令,将姬氏一族之中,所有关于技击之法与炼体之术的甲骨铜器竹简等资料,全部都找来。
军士得命,连忙照办。
当然,要取得这些资料,必须得到姬考祖父,周公姬季历的许可。姬季历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虽然不明白姬考要做什么,却没有阻拦,命军士都给他送过去了。
然而,这只是开始。
一月之后,姬考又命军士,将姬氏能够记载的,一切关于巫祝之舞的资料,也送进了宗庙之中。
又一月,姬考又命军士,将姬氏所记载的,一切关于各种飞禽走兽的资料,送进了宗庙之中。
再一月,则是一切山海异兽的资料。
再一月,则是所记载的一切上古神灵圣王巫妖等资料。
······
但凡姬考有所求,姬季历必定满足于他。可是对于姬考在做什么,他心中是越来越惊讶好奇了。
他经常派人去看望姬考,甚至他与姬昌,也隔一段时间就去一趟。
自己这个孙子,除下正常作息以外,都是在埋头写写画画。
他与姬昌,都认为姬考正在拼命研究入境之法,心中大为欣慰,命令所有人都不得打扰他。
这种情况,使得姬氏很多族人,都在议论纷纷,这位周公长孙,到底在做些什么?
近一年时间,他几乎将姬氏所有甲骨铜器竹简等图文典籍,全部搬到宗庙之中了。很多族人,想要翻阅什么资料,都需要派人来宗庙之中取出。
而且,还要经过姬考的同意。
这段时间,宗庙几乎成为了姬氏一族的典藏室,让很多人纳闷不已。
他们无法见到姬考,却不知道,此时的姬考,已经接近魔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