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的发展(2 / 2)

d金代有较为充足的玉料、玉匠,加速了玉器的发展。金代玉以回鹘贡进或通过西夏转手得到新疆玉。为了确保玉材的使用,金规定朝廷愈多用和阗玉琢制,祀天地之玉皆以次玉代之。金在扩张过程中,俘虏的大批玉匠,有的原在辽境内,有的直接从北宋境内掳掠而来。

3“春水玉”、“秋山玉”是金的代表作。

契丹、女真均是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经济站主导地位,春水、秋山员为契丹族春、秋两季的渔猎捺钵活动。所谓捺钵,即契丹族本无定所,一年之中依牧草生长及水源供给情况而迁居,所迁之地设有行营,谓之捺钵。

女真族建立新政权後,承袭了契丹的旧俗,狩猎於春秋的娱乐活动,并将捺钵渔猎活动改称为「春水」、「秋山」。

4常见的「春水玉」表现为残忍场面,通常是海东青促天鹅图。

5海东青是一种神鸟,又名鹰鹘、吐鹰鹘,主要生长於黑龙江流域。它体小机敏,疾飞如电,勇猛非凡,自古以来深得我国东北各民族的喜爱,有专人进行驯养,用以捕杀大雁及天鹅。

6秋山玉是表现女真族秋季狩猎,射杀鹿的情景。在金代,秋捺钵也称伏虎林。在雕琢技法上,常留色玉皮作秋色。在表现手法上,秋山玉有繁、简、粗、细之分。场面不像春水域残酷无情,而是兽畜共处山林,相安无事,一副世外桃源的北国秋景。嘎拉哈玉玩具,也是一种充满女真民族情趣的玉具。玉嘎哈拉,是女真贵族儿童的玩具,中间有穿孔,可随身佩带。玉形似羊或狗子的髌骨。类似汉族童子玉坠,似有希冀少年福祉不断之意。因是羊或狗子之骨,是北方主要供食用动物之骨,长年佩带,具兆祥之瑞

金人常服玉带为上,庶人禁用玉。

金代女真族佩带玉较为发达,其时称作「列」,多作腰佩。

金代佩饰玉以花鸟纹为主。

金代花鸟形玉佩,多作绶带鸟衔花卉纹。

~因「绶」自与「寿」字谐音,故寿带鸟是福寿的象徵。绶带鸟衔花卉纹,寓意春光长寿,勃勃生机

龟巢荷叶,是金代另一重要玉佩。是寿意类。

金代玉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艺术,不是孤零零的表现一个物体或一件动物;而是花与鸟、龟与荷叶、鱼与水草相辅相成,动静结合,表现出周围的环境特点,富有生活气息。

第十五章元代

蒙古灭金以前,几乎没有琢玉业。灭金後,特别是建立元朝,将首都迁至大都入主中原後,由於受金代文化和汉文化的影响,元朝琢玉业得到很大发展。

元朝琢玉业有很大发展,其特点为:

a接受汉族传统的爱玉风上,近取金宋、远法汉唐

b继承宋金传统琢法技艺。元朝政府网罗掌握了大量的工匠,使之官办手工业生产

c沿用宋金玉器传统题材:花卉纹的延续,螭虎纹的再兴,春水玉、秋山玉的进一步世俗化,虎纹是龙子之一,始见西汉,历代虽有雕琢,但运得均不多,元代螭虎纹不仅应用得多,而且非常成功,并创造元代的风格。江春水玉逐渐演化为鹰击天鹅、芦雁荷藕图;将秋山玉逐渐衍变为福鹿图案。其影响一直波及明清。史书记载看,元明清三代,宫廷玉器匠前期得到更大的发展。元代玉带钩曲线较为平缓,但玉器增大,多成琵琶形。

元代朝廷对朝廷用玉倍加重视,一方面为了便於在汉族地区统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的需要,具体表现有:

a朝廷控制玉料、玉砂

~元代玉产地有和阗及匪力沙两地,官办玉作坊利用和阗、匪力沙所出玉材辗玉。辗玉砂亦称「磨玉下水砂」

b朝廷专设琢玉机构

~元代官办手工业很发达,元朝政府设有许多管理手工业的机构和官办手工业作坊

~元朝的官办手工业玉作坊,始终以元大都为主,那里有金代的琢玉传统。另一个设在杭州,因有南宋良好的琢玉基础

c朝廷琢制巨型玉器

~由於受玉材及雕琢技艺的限制,中国玉器一向以小巧玲珑着称,因而常被划入古玩类,其科学艺术及历史价值常被研究者忽视

~中国玉雕史上,第一件真正的巨型玉雕应为元「渎山大欲海」(此为金代玉匠雕琢的)

~蒙古、元代朝廷有琢至大件玉器的爱好

d有专门的朝廷用玉

~蒙古、元代朝廷用玉主要在生活用玉,佩玉及处理公文用玉等方面

~元代处理公文的玉器要属国玺及玉押

~玉押始於五代,但实物始见於元,元代百官多不能执笔画押,就以象牙、木刻而印之。而玉押只有一品以上高官由朝廷特赐方可使用

元代玉器之艺术特点

a玉器形体气势较大

b雕琢技艺炉火纯青

c装饰技巧新颍别致

~花卉纹、螭虎纹装饰应用得非常成功

~倭角的处理非常得体。元代玉匠在方形玉器的处理上,硬挺挺的直角,为流动的倭角,刚柔并济,同时在边框内外缘刻两条粗阴线,更使元代玉器的线角显得十分优美

~玉器的搭配技巧十分熟练

d仿古玉在唱主角

~元代最明显的仿古玉实物,要算玉瓶与玉尊,而仿摹的对象或是周代青铜尊,或是早期陶瓷贯耳瓶,为清玉器大量摹青铜器、陶瓷器开了先河

e新颍玉器展示风采

~元代新款玉器除玉押、帽钮外,还有玉带环、玉带扣等

第十六章明代

明代玉器的发展至少在五个方面导致明代的玉器再度繁荣:

a明带海路贸易的繁荣,确保玉宝行业的材料供应

~明代陆上贸易,换回了大批和阗玉;海上贸易,得到了大量珍稀宝石

~明代王公贵族特权阶层,除继续使用传统的和阗玉外,大量觅宝石,这是明代出现的新情况,因中国人对玉石的珍视程度,历来超过宝石,这是明代海上贸易的结果

b明代实行的新匠户制度,有利玉器专业化生产

~明代虽仍沿用元代的工匠制度,及把工匠编入专门的匠籍,不准随便脱离匠籍改业,但明代匠户教员带有更大的自由,使工匠有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因而促进明代的手工业

~明代工匠分为轮班匠和住坐匠两种

c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玉器行业的繁荣

d明代市民文艺的炽盛,影响玉器的世俗化进程

~玉器的世俗化倾向,从宋代已开始

~明代由於程朱理学的泛滥,道教的传播,民俗深入民众,吉祥图案遍地开花,玉器表现也很突出

*戟磬图案:「吉庆」

*万意:「万」以示吉祥万德、万寿无疆

*桃:「寿」

*鹿:「禄」、「高官厚禄」

*象:「太平有象」

*羊:「吉祥」

*鱼:「有馀」

*雀鹿:「爵禄」

*蝠鹿:「福禄」

*一枝荔枝:「一本万利」

e明代复古心态,促进仿古玉的发展

~明代文化的老气横秋及文坛的沉暮气息,直接导致了复古浪潮的高涨,整个时代弥漫着复古气氛。

~明代仿古玉大致有两类:

一是访古彝器,造型与汉以前器物接近,不为琢做旧,追求典雅古之美。宫廷访古玉属此类。

一是琢假古玉,以假乱真,「伪乱古制」,谋取高利,民间玉市仿古玉多属此类。

中国古代官衔的标识,常在冠饰、服饰、腰饰上得到体现。但玉冠一直很少见,而明代官员是使用玉冠的,文献虽无玉冠使用的明确着录,但玉冠均出土於王公贵族墓,所以可补文献不足。玉带板是朝廷、官员使用最为广泛的玉器。明代在尚古思潮影响下,玉圭曾作为朝廷用玉之一,琢制了大量玉圭,而且饰纹不一,但均为尖首圭。玉圭是周代流行的礼仪玉,明代均为仿古形状,但两者有很大区别。

a战国为和阗玉,明代用糟玉

b战国玉圭边有突弦,明代则无

c战国玉圭中间起脊,明代则无

d战国玉圭纹精细饱满,明代则琢磨粗劣

壶爵杯是实用玉茶酒具,是明代最具特色的玉器造型。明代玉壶的大量增加,与其时饮酒茶之风的兴盛,奢生活的糜烂有关。花形玉杯是唐宋盛行的一种玉杯,至明代继续流行。英雄合玉杯是明代唯一的双筒式玉杯,杯身把体一侧镂雕鹰熊,鹰在上,熊在下,寓意「英雄」。英雄合玉杯多为宫廷大婚使用类似时下流行的喝交杯酒使用的形式。明代器皿玉器多藏於宫廷,出土很少,民间流传更少,主要原因是:器皿用料多、雕琢难度大、造价高,一般人使用不起,同时明代也规定庶人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玉簪在明代极为兴盛,可能与苏州碾玉名匠陆子刚琢制一批艺术水平极高的玉簪,刺激后妃贵妇消费有关。

明代复杂的玉佩,是仿古玉组佩,也就是上股时期风靡一时的「君子佩」。

在宫廷中,玉镯可能还排不上座次,但在民间,玉镯广为流行,且用料、造型、装饰十分讲究,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讲到明代玉器风格,常谈起世俗化倾向、仿古倾向;在碾玉方面,常用「粗大明」来形容。那麽明代的碾玉及装饰究竟有何特点?

a粗大明明代玉器的碾玉特点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碾玉特点,周代神秘、汉代巧、唐宋自然、元代气势

~明代玉器的碾玉特点是粗犷浑厚,不拘小节,这应是由大刀阔斧的元代北方之工匠碾玉演变而来,古玩鉴赏家将这些特点形象地概括为「粗大明」

~「粗大明」意思是粗犷、宽大的玉器属明代,也就是说,明代的碾玉特点粗犷、宽厚,常常忽略细部的处理。

b花下压花明代玉器的装饰特点

~明代玉器大多是浑厚粗犷,但玉带板等饰玉则雕琢的十分精细,因此,严格来说,明代玉器是粗犷与精细并存

~明代「花下压花」雕镂技术表现在三个方面:

*在平面片状玉器上,用超高的镂空技艺,能镂雕出两曾至三层花纹

*镂雕的多层花纹,不仅能表现出具有较好透视关系的上下层花纹,而且能在剔留的上层花纹,琢出具故事情节的复杂画面

*明代镂雕的花纹,不仅能使在平面上的图案得到充分表现,而且能表现立体层面

c诗书画印明代玉器的艺术特点

~由於玉器深受知识阶层的喜爱,尤其是大量的文具,文玩及陈设玉,更能点缀文房,陶冶情操,成为风雅玩物。因此,明代玉器也深受文人画艺术的影响

~当时苏州琢玉业受文人画影响很深,在玉器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诗书画印艺术,其中以陆子刚应用得最为成功

~在玉器上出现文字,始见於汉唐,但其实文字多为祭祀或避邪,多用阴刻法琢出,艺术表现力受到限制。明代诗文多用留地浅浮雕琢出,能充分显示出书法艺术的笔墨韵致,其经营位置十分得体,常在画面的空白处或一侧面,与书画题跋几乎没有两样,并且诗文的内容常与化验相关连,得到了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d金玉珠宝明代贵族玉器气派

~明代由於海上贸易的拓展,得到了大量贵重珠宝,同时中国传统的玉器观念,在明代得到更大发展,因此,金玉珠宝,珠光宝气是明代玉器辗琢、装饰的又一特色。

~特徵有:

*是金饰件上镶嵌红宝、蓝宝石等,表明明代珠宝行业工艺进一部的拓展

*玉饰件上镶嵌红宝石、蓝宝石

*用金泊片镶匀玉器四边,在明代早期的玉带板上特别盛行。这种工艺虽在魏晋时期就已出现,但均没有明代做得精细灵巧

*以镂空金盖、金拖构成玉制器皿的组成部分,金玉交相映辉,瑰丽无比

*金玉珠宝融为一体,以镶嵌、镂空、锤刻、焊接等精细工艺,将不同质地、不同色泽的金玉珠宝,组成雍容华贵的稀世粹珍,尤以女性首饰居多

第十七章清代

乾隆帝对收集到的古玉,满意者,赋诗、作文,大加赞赏,不满意者命清宫造办处改头换面,重新琢镂。乾隆对琢玉高手倍加爱护,对姚宗仁尤为赏识,经常与其切磋仿古玉技艺。宋元时期仿古玉已初显端倪,明代仿古琢造已达相当水平,清代在传统文化和乾嘉考据学派的影响下,仿古玉出现了许多新特色,如下:

目的明确:

a琢制仿古玉,从目的来讲,基本上有两种

~是唯利是图的商人,已达谋取暴利之目的

~是为满足文人雅士之需要,以标榜持有者学识与财力

b皇帝重视:

~乾隆帝爱好古玉,也提倡仿制古玉

c品类多样

d格调隽永:

~仿古玉是玉匠、收藏家对前人创造的仰慕、憧憬和追求,需运用智慧与技巧,「仿」中有变化,「仿」中有创意,因此清代宫廷仿古玉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痕都斯坦玉是十八世纪对中国传统玉器产生重大影响的玉器,而受其影响仿制初的「西番作」,则是中国狱卒中的新成员。

清代痕都斯坦位於印度北部,包括喀什米尔及巴基斯坦西部。

痕都斯坦玉器,涵义上相当於英文的回教玉器或伊斯兰玉器。包括两种:

a印度的蒙兀儿玉器

b土耳其玉器

据说蒙兀儿的皇帝们,相信用玉做的食器可以避毒,故玉雕容器特别发达。

痕都斯坦玉材大部分采自新疆的和阗玉、叶尔羌角闪石玉。痕都斯坦玉匠喜用纯色的玉材雕琢,即一器一色,由多用白玉或青白玉,透明晶莹,追求纯净之美。这与中国玉工喜留玉皮或杂色玉雕,形成鲜明对比。痕都斯坦玉器都是实用的碗、杯、洗、盘、壶等饮食器皿,不见充斥中国玉器的礼玉与佩玉。痕玉器装饰也很有特点,部分器璧上嵌饰金、银细丝及各色宝玉或玻璃。

乾隆帝对痕玉十分欣赏,於是在其授意下,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特设仿制痕都斯坦玉器的专门设计,所仿器物被称为「西番作」。清代玉器多样化的原因,除玉器造型。装饰风格外,也与产地不同有关。清代玉产地主要有宫廷、苏州、扬州,呈三足鼎立趋势,各具特色。造办处玉作,体现皇帝旨意。

苏州玉器,以精巧见长。

~赫赫有名的陆子刚、姚宗仁、郭志通,均出身於苏州专诸巷玉工世家

~专诸巷玉器,玉直晶莹润泽,娇嫩细腻,平面镂刻是专诸玉作的一大特色,而其薄胎玉器,技艺更胜一筹

扬州玉作,以玉山子着名。

~苏州玉雕以小巧玲珑见长,扬州则以大取胜,玉如意、玉山子是扬州玉雕业的着名产品,

~扬州玉山子艺术特色明显,玉匠善把绘画技法与玉雕技法融会贯通,注意形象的准确刻划和内容情节的描述,讲究构图透视效果。

(完)<div>

最新小说: 新江奇缘 人生何处不春天 苟在末日魔道成圣 穿越:我靠空间娇养了病娇魏王 四合院之贾东旭的逆袭 豪门第一新妻:hi,老公大人 日月星事务所 隐龙令 盖世医神 高手下山:我不当赘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