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2 / 2)

薛涛就生活成长在这样一个盛世转衰大趋势中的一段“回光返照”的时代。

薛涛自小“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通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

据《名媛诗归》记载:薛涛八九岁时,与父亲坐在自家院子里,父亲指着院中的一株梧桐树随口吟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然后让薛涛往下续。聪慧的薛涛不假思索即应声曰:“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薛涛看似天真无邪的即兴应答,让信奉佛教的父亲十分惊愕,一是讶异于女儿的才思之敏捷,聪明颖慧;二是使他产生了过多的联想,觉得这是不祥之兆,恐其女今后谶合了她自己的诗句,沦为迎来送往的风尘女子。

三、

当然,薛涛还是度过了一个幸福的童年(14岁以前),在这期间学问深厚的父亲和相对良好的官吏家庭条件给了她知书达理的良好教育,天府之国的佳美山水滋润陶冶了她美丽的情操,为她奠定了成人后纵横驰骋的人文基础。

在薛涛14岁时,她的命运出现了转折。她的父亲薛郧去世了。关于薛郧的去世,史料中有三个版本,一说其得病去世;二说他应被派往南诏谈判染了瘴疠不治而亡;三说其牵扯进一条公案被判革职抑郁(或为入狱)而亡。结合后来薛涛的遭遇,三说似乎可以符合逻辑。因为薛郧因公案被革职,不仅革掉了其退休金,抚恤一类就更谈不上了,原先生前的亲朋好友也为了避嫌退避三舍。这孤儿寡母真就成了孤家寡人。

薛郧被朝廷革职同时停发了薪水。薛涛母女靠变卖原先的积蓄勉强度日,生活及其窘困。但是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薛涛一直没有忘记读书习文,学音律。期间她写下了许多极佳的诗赋,而且越来越大。年届芳华的少女薛涛身姿窈窕,面容娇丽,且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等她到十六岁时,诗名貌名已是闻名遐迩。

然而,就这样维持了两年生计后,所有家产几近卖尽,日子再也无法维持下去。出身官宦世家的母女二人既不能落身为农,又无法跻身从商,眼看吃食都要断了,原先薛郧的所有同事朋友皆因怕受到牵连与薛涛母女保持了距离。终于薛涛16岁时,自卖其身“遂入乐籍”。

乐籍制度始于北魏终于清雍正元年,指将罪民、战俘等群体的妻女及其后代籍入专门的贱民名册,迫使之世代从乐,倍受社会歧视和压制,是谓乐籍。乐籍中人,广泛参与了传统社会中的大部分音乐活动,并承担起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主脉。女乐是乐籍制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和乐籍群体的重要组成。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女性专业乐人,其身份普遍卑贱,其中许多甚至类似奴隶、几与物品等同,是声色娱人的群体。

唐代,还从乐籍里专门分化出一种“营妓”和“官妓”。“营妓”和“官妓”由国家财政供养,属于正式编制,有稳定的工资收入。营妓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承担士兵及将官的娱乐和鼓舞士气。官妓主要是承担官员的公务接待、娱乐活动。显然,二者比较,“官妓”自然级别和待遇以及“工作生活”环境要比“营妓”高许多。当然,那时的官员们往往都是科举出身,文化素质不低,要让他们看得上眼,不仅需要美貌,更需要才艺、辞令和见识。“官妓”的素质要求特别是相貌和诗令功夫自然也比“营妓”要高。而这正是薛涛的长项。史书中说她“诗酒之外,尤见才辩”,在酒席场上游刃有余。所以,薛涛“入乐籍”应是入了“官妓”。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