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记东西的过程和超市买东西差不多。想记什么,得先注意到它,把要记的东西放到短时记忆的“购物车”里。短时记忆的购物车容量少,保持时间短,因此就需要第二步:通过不断地重复,把短时记忆的购物车推进长时记忆的结账台。
因此,要让你最快速度地记住朱一旦,也分两步。
第一步,先把朱一旦高度浓缩在几个标签上,方便进入短时记忆。
比如枯燥的bg、劳力士;
比如攀谈交心、感激涕零;
比如充实而欣慰;
以及那一句:
有钱人的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再然后便是重复使用这几个标签,让你在不断观看系列视频的过程中,自然地完成重复的过程,记住这些标签。
最后,你数不清他往非洲运了多少人,也记不住他视频的内容,但这几个标签却牢牢地刻在了你心里。
甚至在朱一旦宇宙中,也符合这个规律。
一提起酒肉朋友,我们马上记起“酒肉瞪眼,非洲历险”。
一提起暴发户,我们马上记起……我们就记得他是个暴发户。
而一提起王布斯……谁啊?朱一旦宇宙里有个王布斯吗?
至于什么前女友、侄子外甥,身上没有任何突出特点,早已沦为工具人。
最后,则是用讽刺心理学,让你喜欢朱一旦。
朱一旦系列视频刚出现的时候争议很大,讨厌他的人很多,经常在评论区吵起来,喜欢他的人都担心他会不会有一天被封杀,逼得朱一旦不得不把签名改成“黑色幽默”。
但是越往后争议越少,现在的评论区很少再有人较真,大部分都在玩梗。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
原因在于,朱一旦认识到了讽刺的实质。
讽刺其实就是嘲笑,它扎根于我们的优越感。我们看到肥婆掉进水沟里会发笑会有优越感,看到憨豆、卓别林笨拙的动作会有优越感,看到周星驰捉弄别人会有优越感,哪怕是美国总统,他出洋相的那一刻我们也还是有优越感。
朱一旦的视频走红后,朱一旦体的评论多了起来。这,又何尝不是展现优越感呢?
朱一旦早期视频之所以争议巨大,就是因为大部分观众都是上班族,看了不但没有优越感,反而如芒在背。老板随意开除员工,一个玩笑改变员工一生,老板想玩踢瓶盖就得伺候着挨踹,毫无道理可讲,观众都觉得太过现实。看着视频中得意洋洋的朱一旦,又怎么笑得出来?
之后朱一旦团队就学聪明了,把矛头对准了社会不良风气:碰瓷老人、小混混、绿茶婊、富二代、暴发户,很可能我们在生活中是无可奈何的,再让朱一旦用钞能力捉弄这些人;偶尔夹杂一点富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把观众放在一个安全的位置上,不再试图反映现实黑暗去讽刺观众,自然让观众产生了优越感,会心一笑,其乐融融地刷非洲警告。现在的作品里,哪里还有什么黑色幽默。
朱一旦及时地转变了讽刺对象,给观众以优越感,才能收获观众们的喜爱。
那么陈安隅也希望他们拍的视频能够总是“这么朴实无华,而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