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问起田根基喜欢的影视题材,他的回答倒是出乎了陈安隅的意料。
田根基明说自己喜欢的是古装题材。
原因嘛很简单,他女朋友喜欢看。
这点陈安隅自然是有些哭笑不得的。
不过陈安隅也不是没有好的古装剧题材能拍。
比如上一世他很喜欢的《琅琊榜》。
陈安隅觉得琅琊榜里梅长苏的魅力是这部电视剧的加分项。
这个虚拟出来的梅长苏魅力到底在哪里?
如果单单是因为是个所向披靡的完美杰克苏,靠主角的颜值加上苏兄的智商,最多让无知少女来舔屏,不至于让这么多观众有酣畅淋漓之感……
二刷时很多台词让我有如此熟悉的感觉,让陈安隅开始怀疑梅长苏这个人物的原型,
首先梅长苏怎么赢的?
通篇看上去梅长苏就像此区唯一一个付费玩家,信息全,帮手多,满级满装备,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唯一能限制他的只有自己的病,还有武林高手和名医神药傍身。
就像涅盘重生的哈姆雷特,带着父亲留下的江湖遗产和人脉遗产掀起的王子复仇记,看上去赢的原因简单粗暴——就是人设和规则的完全不平等嘛。
只是这样吗?
在终极boss梁王的寿宴上撕逼大战结束后,静妃对这场结局有如下解释:
走到这一步,并不是梅长苏的阴诡之术搅弄风云的结果,而是“天下人良心的定论”。
真相总会浮出水面,梅长苏的呕心沥血只是让冤案洗雪的更早一些、更昭彰一些。
即使没有梅长苏,也会有“后世评说”让沉冤得以昭雪。
最后的赢家,不是某些人、某些家族、某个案子,而是——
良知。
知善知恶是良知,就在每个人心中大家要帮的并非小苏苏,也不是靖王。
而是真相,是大是大非。
或者我们已经不太习惯这种结论了。
在这个利益至上的时代里,
这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里,
在这个一心牟利的时代里。
但是这么多人追捧琅琊榜,除却对剧作本身制作精良的认可,一定还有触动内心的缘故。
虽然大家好像一时说不清在哪里,但是在情绪被剧情起伏而牵动的时候,在看完全局感到荡气回肠的时候,一定感受到自己发自内心的对剧照人物舍生取义之举的认可。
这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良知。
如荧荧一炬,照亮此心。
那么梅长苏究竟是什么人?
好的,梅长苏没开挂,只是得道者多助。
可是这样一个深得人心的形象,真的就是架空历史的虚拟人物吗?
这让陈安隅想到一位历史上与梅长苏颇为相似的人:
他也是少年天才,家学渊源,内阁首辅称其有状元之才。
也是自小研习兵法,有经略四方之志。
也是入仕不久被朝中奸佞构陷,施以重责,死而复苏。
也是即在朝中为国效力,也在江湖中有众多拥趸。
也是后半生都拖着病躯,动辄咳咳咳。
也是极富军事才能,领兵作战计谋致胜。
也是到死前还在平复叛乱,平乱后病逝归途。
他所处的朝代,也是封建王朝开始由稳定逐渐走向危机和衰败,朝中争权夺利,而他却如暗室一炬。
他身后一朝君王对他的评价是:“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
这样说下来,很多应该猜到了。
没错,就是明朝一哥王守仁,心学创始人。
阳明自身之道德、功业、文章均已冠绝当代,卓立千古。在宋明学者中,乃莫与伦比。
阳明先生心学所传达的思想极其精妙,我浅薄学习实难窥豹一斑。既然在说琅琊榜,就只挑这里的人物和台词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好了。
考虑到有人没接触过心学,先拣三个要点来说。
一是“知行合一”。既然合一,那么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以谓之知。如好好色,如恶恶臭,闻恶臭属知,只闻那恶臭时已经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这是人的道德觉察。
二是“致良知”。去人欲,存天理,人心即是天理。良知就是是非之心,知是心之本体,只要此心不为私益所阻碍,就是致知。就像言侯那一句“愿意”,不论利弊,只论是非大意。
三是“事上磨练”。心学就是要我们去修炼自己的心,在事上磨练,而不是没事时空谈心学,遇到事比谁都慌。修炼要从内求,而不是向外求。修炼得内心明镜,无物不照,遇到任何事自然有对应计策。
在谈论梅长苏是否符合这几点之前,先谈谈其他几个人。
梅长苏的b面:夏江与梁王
夏江和梁王是剧中的大小boss,之所以跟梅长苏不在一个阵营,都是一个原因。
这个原因分别被俩人的老婆点明了。
先是夏江,也算是有勇有谋,这方面跟梅长苏也能正经过上几招,但是最终还是上演“铁窗泪”,还被自己老婆当成反面教材来教育孩子:
持心不纯,心被私欲所蒙,无法看见心中的天理、本心之善念,单有计谋与权势,终究不得善果。
梁王呢?
从头到尾,从祁王到靖王,始终都少不了猜忌。他坚持说皇帝的宝座让他变成这样,实则是对皇权的极度依恋和极度保护,让他也看不到心中对是非善恶的判断。
或者说,梅长苏就没有私欲吗?他不也是一心昭雪吗?
是的,但是他昭雪的起因,并非为了自己的名利前程,所以他的最终所求就到昭雪为止,再没有多一步的私下要求:不求重返朝堂、不求位高权重、不求恢复身份。
孰是孰非已然大白于天下,于愿足矣。
而梅长苏的a面:靖王与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