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一个人的甲午 > 第九十四章 爆发(三)

第九十四章 爆发(三)(1 / 2)

 光绪二十六年三月下旬,由于清国驻防朝鲜的第五师和第三旅主动撤离,日军由第五师团、第七师团和第十一师团组成的朝鲜军迅速推进,相继占领平壤、定州和安州后,其主力兵分两路渐次向鸭绿江边集结,至此朝鲜大部已基本落入日军掌握之中。</p>

随着朝鲜局势的转瞬而下,鸭绿江一线顿时阴云密布,一场大战已经迫在眉睫。</p>

而此时的京城,正是草长莺飞的大好时节,满大街都是吵嚷热闹的景象。丰泽园的银丝卷,东来顺的奶油炸糕,合义斋的大***同和居的烤馒头,扑鼻的香味和伙计扯着嗓门的吆喝混杂在一起,引得来往的人群少不得要停留一番。茶楼酒肆照旧也是坐满了人,看戏听曲斗蛐蛐,一碗大碗茶悠悠然坐到太阳下山,浑然一派春光无限好人间四月天,和朝鲜正在发生的战事毫无关系的样子。</p>

其实对于朝鲜的战事,京城内外市井民间倒也并无非无知无觉。起初日本向大清宣战的那会儿,满北京城大街小巷也都是齐了心的一片喊打的声音,不为别的,甲午那年小鬼子就跟大清打得死去活来,差点没从大清身上咬下一块肉,现如今缓过了劲又杀上门来,大清再不济也不能由着一个弹丸之地的日本这么欺负不是?</p>

等到朝廷向日本宣战后,最初心头的那股子新鲜热闹劲儿一过去,大家伙也就安稳下来。打仗自然是朝廷的事情,朝廷已经宣了战,有皇上英明文武齐心,打小鬼子还不是手到擒来?大家伙不过是小老百姓,清早喝一碗豆汁,晚上温一壶热酒,该干嘛干嘛,这日子多少年不就是这样过来的?</p>

至于中日之间国力的强弱差距,双方军队的优劣短长,这次战事对两个国家的国势气运会有多么深远的影响,东亚局势因为这场战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绝大多数人压根就是懵懵懂懂一无所知,当然也更加不会明白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事,已经深深的把整个国家卷入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p>

"叔峤,快快坐下......" 京城留香居二楼靠窗的雅间里面,康有为一把抓住刚刚进来的杨锐沉声问道,"京城里都在传言大清在朝鲜吃了败仗,朝鲜那边的战事究竟如何?你现在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可有确实的消息?"</p>

杨锐苦笑了一下,拿过桌上的酒杯一饮而尽,重重掷在桌上。</p>

"十天前平壤失陷,大清驻防朝鲜的第五师和第三旅已经退守鸭绿江一线重新布防,目前日军已相继占领定州安州,其主力正向鸭绿江集结,朝鲜已经尽陷于日本之手!"</p>

"什么?!"康有为和坐在一旁的刘光第大惊失色,腾的一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p>

"叔峤,这消息可当真?据我所知,我大清驻防朝鲜的军队装备精良,是由当年甲午一战的第三镇编练而成,也算是经过大战历练出来的,怎么可能一触即溃,半个月时间就把朝鲜拱手送给日本人?"</p>

刘光第目视杨锐,满脸都是不敢置信的神情。</p>

杨锐神情凝重的点了点头,"千真万确,这是我昨日晚间在军机上入值时亲眼看到的军报,军报上面还说,目前日军在朝鲜的兵力已经超过了三个师团,正大举向鸭绿江集结,而据我所知,我大清驻防鸭绿江一线的兵力只有从朝鲜退回来的第五师和第三旅,外加十九师不足一个旅的兵力,兵力悬殊,能否守得住鸭绿江尚在两可之间啊!"</p>

屋子里顿时死一般的沉寂,就像是有千钧重压让人喘不过气来。</p>

眼前这三人,都算得上是清流当中引领风气之先的领军人物,当年鼓吹维新变法皇上亲政,继而创办强学会、时务报,激扬文字针砭时事,以犀利笔锋横扫千军之势在朝野内外声望鹊起。然而此刻纵然是他们也万万没有想到,甲午过后大清效法西洋励精图治,正是国家蒸蒸日上之时,怎么竟然在日本面前又是一败涂地?</p>

"大清危矣!"康有为勃然变色,一掌击在桌上怒声说道,"朝鲜乃大清藩国,半月不到就拱手送给日本人,如今鸭绿江防线又是敌众我寡之势,倘若鸭绿江防线再失陷,日本挥军而来,我大清岂不是又要落入生死存亡的境地?康某不甘,这当朝衮衮诸公究竟在干什么?我大清新政富国强兵又强在何处?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我大清重蹈甲午之覆辙!.........&hellip;"</p>

"大清新政推行数年,原本我等都以为定当一扫颓废羸弱之旧貌,国家振兴,令外人不敢轻侮,可今日一见竟然还是不堪一击,南海,叔峤,你们说说,这是为何?这到底是为何啊?"刘光第扶案四顾,难掩悲愤之色。</p>

"康某不才早就有言,大清新政当以变法维新为根本,变法,就是仿效西洋各国变革国家体制,可观我大清新政数年,变事者多,变法者寥寥!无论购兵舰、建新军、办实业、通商路,所做者皆是枝节而非根本。法者,事之纲也,事者,法之目也,纲举而后才能目张,无有制度之革新,何谈国家之富强?"</p>

言辞激烈处,康有为仰面长叹,满脸郁郁之色。"可惜康某人微言轻,虽有满腹报国之志不能上达天听,徒之奈何?"</p>

话音刚落,却听到门外一声轻笑。"谁说不能上达天听?南海兄,皇上可是时时都记挂着你啊!"</p>

众人抬眼望去,门帘处一翩翩书生负手而立,含笑望着屋内,不是别人,正是如今随伺在皇上身边虽无军机之名却有军机之实的谭嗣同。</p>

"谭复生!"刘光第微微一怔,随即抢步上前一把抓住谭嗣同的手腕说道,"复生你来得正好,如今你身居朝廷中枢,这前线局势究竟如何,是不是整个朝鲜都尽落倭寇之手,鸭绿江还守得住守不住?今日你务必细细给我们分说一番。"</p>

谭嗣同只是淡淡一笑,抬手示意大家入座,"刚刚裴邨兄问我朝鲜的局势,其实不用我多说,想来大家都已知晓,朝鲜确已落入日本之手,我大清驻防朝鲜的军队已经退守鸭绿江一线,据前方军报,现日军正以三个师团的兵力向鸭绿江一带集结,预计至多不过半月,日军就将向鸭绿江发起全面进攻,眼前的局势已然危如累卵......&hellip;"</p>

不待谭嗣同将话说完,康有为已是勃然而起,"既然局势危如累卵,复生身在军机,为何不挺身而出向皇上进言?军机之责,就是匡正得失,所谓君有过,力谏之,国有难,以身担之,甲午之痛犹在昨日,复生怎可眼睁睁看着国事糜烂到如此不堪之境地?"</p>

康有为的性子向来如此,谭嗣同倒也不在意,只拱手说道,"南海兄,前线形势危急,但国事却并非到了不可收拾之地步。刚刚所言朝鲜落入日本之手,其实并非我大清军力不支,而是朝廷施行放弃朝鲜集中兵力于内线和日军作战的战略,换言之,朝鲜失陷不是我大清军队不堪一击。而是奉命主动撤离朝鲜........."</p>

此话一出,屋子里众人都是一愣,万万没有想到朝鲜一战的结果居然是如此这番,一时之间都有些回不过神来。</p>

谭嗣同望着众人满脸惊诧的神情,摆了摆手笑说道,"诸位莫这样望着我,我虽然在皇上身边,但于兵事却是门外汉,朝廷为何要如此布置,诸位要问我缘由我可是回答不上来的......&hellip;"</p>

"这么说我大清并没有败?我大清也并非不堪一击?"刘光第又信又疑,搓着手喃喃自语。</p>

"虽未败,然局势危急万分却绝非妄论,"谭嗣同收起笑容,肃然环顾,目光中竟似从未有过的凝重。</p>

"如今日军在鸭绿江畔重兵压境,一旦鸭绿江防线不保,整个辽东都将在日军兵锋之下。黄海海面,日本联合舰队正虎视眈眈,意欲一口将我北洋舰队吃到嘴里,还有日本国内,据军情处的消息,至少有5个师团的日军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准备在我大清辽南抑或山东半岛登陆,如此局面,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绝非危言耸听......&hellip;刚刚南海兄说国家有难以身当之,谭某深以为然,但诸位推窗望之,京城内外歌舞升平,举国上下太平盛世,可有半分同仇敌忾共御外侮之气? 不外乎是昏昏然睡梦中而已。可看看日本国,为了与我大清打这一仗,日本举国动员,上至他们的天皇下至黎民百姓,捐钱捐物充实军备,听闻就连歌妓也把钱捐了出来,诸位扪心自问,这是何等样的一个国家,以我大清昏然若梦的现状,举国上下还是一盘散沙,能够打得赢这场国战吗?"</p>

"复生之言,句句直指我大清之弊根!正如复生所言,甲午年我大清如此,今日亦然。其实国家昏然酣睡之现状,我等何尝不知,只是没有复生见识的这么透彻,也不知道该如何为国效力。今日复生前来,想必不只是刚刚一番话而已,我等该当如何还请复生教之!"杨锐说罢起身便是一揖,眼神中全是一股子热血澎湃。</p>

最新小说: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