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一个人的甲午 > 第七十六章 沧海横流(五)

第七十六章 沧海横流(五)(2 / 2)

…………

京城内外,这些时日关于中日和谈的话题是争执不休,尤其是朝廷之上,赞同和谈和反对和谈的官员截然分成了两派,反对和谈的大多是那些御史清流们,闻听朝廷已经派恭亲王赴津门与日本和谈,一时之间是纷纷上折奏议,力谏要与日本死战到底。

而赞同和谈地则以军机上的几个重臣,和六部掌握实权的大臣为多,认为御史清流们是清谈误国,大清本来就是积弱不堪,中日这一战打到现在,国库都可以跑老鼠了,再打下去,国家不堪重负不说,真要是打成烂不堪的局面出来,恐怕多少年都恢复不了元气了。

至于京城中的百姓,倒没有想的那么多。虽说如今日本人占了山东半岛,可辽东辽南不已经被我们收回来了。甭管怎么说,这小鬼子终究还是没有占多大便宜不是,和谈也好,继续打下去也罢,终归都是朝廷的事情,只要不让日本人得了好,咱大清不还是那个煌煌大清。

不过大多数人深心里面,多少还是希望能多有几个田庄台大捷这样的消息传来,不为别的,就图一解气不是。再则说了,这小鬼子也忒不仁义了,这么多年来咱大清什么时候欺负过他们,如今居然仗着从西洋人那里弄来的枪炮,冲咱大清来摆弄了,不多给小鬼子点苦头,这往后还不蹬鼻子上脸了。

与朝野内外地这些纷争比起来,前段时间等高而呼维新变法的康有为、谭嗣同等人,这个时候倒是安静了许多。曾经在《时务报》上誓言要倾举国之力,与日本死战到底的康有为等人,对于朝廷与日和谈一事,出人意料的显得有些沉默。

对于康有为这些人,朝廷中枢的那几个重臣们并没有怎么在意,不过是些闲散文人罢了,没事谈论一下时事而已,还能闹腾出什么风浪出来?即便是谭嗣同在京城组建强学会,还不是被御史一道折子参劾,就让步兵统领衙门地人给查封了。

不过终究也没有拿他怎么样,甚至谭嗣同将《时务报》办到了京城,朝廷中的大臣也是睁只眼闭只眼。而上海地康有为等人,也似乎因此有些受挫,再没有提及维新变法的事情,曾经言辞尖锐地文章也平和了许多。

说到底不过就是些文人,见了刀光还不就马上缩回去了,甚至是慈禧,除了因为康有为等人和皇上走的很近,表现出一些戒备之外,也没让世铎把康有为等人怎么样。朝廷,总还是要有朝廷地度量。

真正让慈禧在意地其实还是和谈之事,这次好不容易把恭亲王折腾出来,主持和谈一事,慈禧多少也算是有些放心了。当年英法联军攻进京城,还不是恭亲王孤

在各国之间纵横游说,那么千难万险的事情都办了下和对日本人和谈,大清又没有到当初那种任人宰割的地步,还能有什么谈不下来的。

果不其然,恭亲王到津门不久,便将日本人和谈的条款用电报回了京师。除了割让台湾确属过份,朝廷万难答应外,其他的条件慈禧倒还没觉得有什么。当然,银子肯定是赔的多了点,但是和谈,什么不都是谈出来的吗?

慈禧在乐寿堂召集军机处几个大臣商议一番后,将自己的意思通过军机处电告了津门地恭亲王。和当初恭亲王与李鸿章猜测的差不多,除了割让台湾坚决不允外,其余的条款都有回旋的余地,让恭亲王斟酌办理。这样又是几番来回,昨日,津门那边终于传回了和日本人形成的初步和谈草案。

“回禀太后,经过恭亲王和日本人据理力争,日本人终于答应不再提出要求我大清割让台湾了。在赔款上面,也松了口,提出我大清赔偿日本军费五千万两白银。”世铎捧着那份写着中日和谈草案地电文,皱着眉头跪在地上说道。

看到世铎一脸苦相,慈禧倒是有些奇怪了,不割让台湾是好事啊,世铎如何这般样子出来?随即扬了扬手,示意李莲英将世铎手中的电文拿过来,一边又问道,“世铎,是不是日本人又提出什么别的要求了?”

“日本人同意退让一步,放弃对台湾的要求,但是又提出要我大清开放广州、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对日本人的这些要求,恭亲王也不敢做主,所以请太后裁夺。”世铎抬起头,犹豫着说道。

慈禧拿过电文,用老花镜对着仔细看完,随手放在桌上问道,“你们几个的意思如何啊?”

这件事的轻重,在座的几个军机大臣心中都清楚,也都不愿轻易表态,沉默了一会儿,翁同起身跪下说道,“回禀太后,以微臣看来,开放通商口岸事涉国家根本,绝不能轻易答应,况且中日这一战,我大清也并没有处于绝对的劣势,赔的银子也太多了,倘若只是象征性地一、两百万两,我大清还可答应,五千万几乎是我大清岁入的一大半,财政据,恐无力负担啊。”

慈禧有些阴沉的看了翁同一眼,又转头对世铎问道,“世铎,你是军机领班大臣,这个事情你是什么主张啊?”

“奴才,奴才以为翁师傅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据恭亲王所言,这是日本人最后的底线了,倘若我大清不答应,和谈之事恐怕就要落空。”世铎一颗心在胸口怦怦乱跳,他就算再糊涂,也知道这种事情是决计不能轻易表态的,所以说的模棱两可,等于什么主意都没有。反正拼着挨一顿训斥,也不想沾这趟浑水。

慈禧闻言果然有些上火的样子了,却又是拼命压着。她何尝不明白这里面轻重,原想着众人也应该明白自己和谈的意思,这个时候多少站出来表个态,自己顺水推舟再让恭亲王与日本人再争一争,和谈地事情不就定下来了。可此时看众人的态度,翁同是挑明了反对,其意思还不是为了后面的皇上,而最能体会自己心意的孙毓汶,此刻也是低着头一言不,让慈禧心中恼怒不已,可是又半分也作不出来。

“与日本人和谈,是朝廷定下的方略,如今朝廷地情形你们也清楚,但凡朝廷国力还能支撑,谁又愿意向日本人低头?可是国家大事,哪能像那些书生一样,动不动就要死战到底,国家打烂了,吃亏的还不是朝廷?”慈禧望着众人冷冷地说道。

“和谈一事,我心里明镜似的,都巴不得躲得远远地,可是这和谈的条款不还没有定下来吗?再则说了,没有割让土地,没有伤及国本,至多是赔点银子,朝廷再难,总还是能够想出半法来地啊。今日我也把话挑明了,不要总想着太后圣明,今日你们每个人都要圣明一回,拿出个章程出来。”

见慈禧怒,几个军机大臣都战战兢兢,犹豫了片刻,终于还是孙汶站了出来,“回禀太后,微臣以为和谈一事既然是朝廷既定的方略,自然不容置。不过条款确实还有要商榷的地方,比如开放通商口岸可否缩减一二,赔偿军费是否可再少一些。总之一点,和谈既开,就必须要谈出一个结果出来,不然洋人也会笑话我大清言而无信。但是………”

孙毓汶迟了一下,目光有些闪烁的说道,“微臣以为,和谈一事还是要以恭亲王为主,他主持和谈,对于分寸尺度的把握最清楚,且恭亲王也是老于洋务之人,此时朝廷遥制反而弊大于利,不如朝廷下一道旨意,让恭亲王便宜行事。”

此话一出,在座的人都听明白了,这是要把皮球踢回给恭亲王,虽说有些摆不上桌面,但是朝廷好歹也有了回旋的余地。只是,恭亲王那边的日子恐怕就要难过许多了………

“就照刚才孙毓汶说道拟旨吧。”沉默良久,慈禧在心中叹了口气,默然说道。<div>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