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都市言情 > 都市藏真 >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十不存一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十不存一(1 / 2)

 ps:看《都市藏真》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竹石兰蕙图》是郑板桥63岁时在扬、州卖画期间的作品,为好友刘青藜的母亲八十大寿而作,是友情创作还是付费作品,不详。

但那时,郑板桥的绘画创作,已臻巅峰状态,笔力雄健,力透纸背,应该是处在他的巅峰之时,所以这幅画格外珍贵。

此图为水墨纸本,立轴,如此大尺幅的力作在郑板桥的作品中颇为少见,卖出了天价,是当今市场对其后续价值看高的表现。

画面上,几丛修竹立于岩石前,下有兰蕙映衬,恰如天成,呈自然之趣。修竹安排错落有致,竹竿细密却显示力量。

仔细欣赏,竹叶、竹干都有板桥“六分半”书法的笔意,摇曳多姿,清丽的意境中透出画风的老辣。

“我们先来看这幅画上的竹子。”李大爷说道。

郑板桥的画竹之法中有明显的书法用笔,这是他依据“书画同源”之理,取苏轼、黄庭坚“书法之关纽,透入于画”,自云“东坡、鲁直作书非竹也,而吾之画竹往往学之。黄书飘洒而瘦,吾竹中瘦叶学之;东坡书短悍而肥,吾竹中肥叶学之。此吾之取法于书也”。

为此,他的画竹之法中有明显书法用笔,竹叶不仅带黄体瘦笔和苏体肥锋,又呈隶属之撇捺。竹干亦具圆润之篆意。

再来看画上的石崖,那是雄浑朴茂、秀峭峻的石崖,不是一般文人画中的玲珑剔透、柔曲圆润的太湖石,它那样地坚峭硬崛,虽然形态上缺少比例和谐之美。却透着一股雄强刚直之气,实在是因为郑板桥遵从苏轼的“丑石说”,丑可以转化为美,丑中有美,以丑为美、为奇,进而突出了石头的雄与秀。正如他自己所云“燮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

画家独创的竹与石画风,再辅以多体合一的“六分半”书法题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诗句。诗、书、画三者交相辉映,不但笔墨韵味十足,而且作品丰富的主题也出来了——在纷繁扰攘的世间,竹以其志节,屹立崖头,把定青山,可以抵御八风的来袭,反映了作者本人孤傲不群、特立独行的志节。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代表人物。据清代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

“八怪”中,郑板桥当属代表人物。文献载,乾隆东巡时,曾封郑板桥为“书画史”。

而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郑板桥被后人誉为“诗、书、画”三绝的全才画家。有论者说,郑板桥在三绝之中又有三真。即真意、真气、真趣。

其书法融黄庭坚、苏东坡之体,掺篆隶楷行诸体并杂以兰竹笔画入书,大小参差,标新立异,既有峻峭纵横之雄,又有潇洒秀丽之韵,人称“六分半书”。

清何绍基评板桥书法:“板桥字仿山谷,间以兰竹意致,尤为别趣。”

以绘画笔法入书,古亦有之,但像板桥出神入化者无二也。

他的绘画成就极高,尤擅画竹石,细枝粗叶,瘦劲孤高,格调超人,所画之兰突出山间野气,用笔秀逸,幽香扑人。

李大爷认为,郑板桥书画的独特风格和杰出成就,在当时就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追随者甚众,并有了板桥派之称,清代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这样写道:“郑燮字克柔……工画竹,以八分书与楷书相杂,自成一派,今山东潍县人多效其体。”

后世不少名家也宗学其法,如戴熙、何绍基的竹石等,更多人则吸取他勇于革新的精神,纷纷创立新格,如近代“海派”诸家以及现代齐白石、徐石桥等人。

在扬、州八怪中,郑板桥的画史地位和后世影响是首屈一指的。

“扬、州八怪”中,郑板桥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画家,他由官到民,由士变商,由文人画家转为职业画家的生活经历,最终形成了疏离正统艺术、标新立异、以怪为上的画风,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其重要地位。

李大爷口吐莲花,说的众人如痴如醉,就连韩孔雀和卫长青都在佩服他。

不过,赝品就是赝品,虽然这幅画,画的很好,但毕竟是赝品。

最新小说: 难缠的甲方雇主 双生花的妖娆人生 穿书路人甲之在线观战 我的母亲是现代人 新江奇缘 人生何处不春天 苟在末日魔道成圣 穿越:我靠空间娇养了病娇魏王 四合院之贾东旭的逆袭 豪门第一新妻:hi,老公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