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一大早,白河生产队的老老少少,或是挑着箩筐,或是挑着桶,或是推着土车子,都到队上粮仓外集合。
今天,他们要去公社交公粮。
队上干部早就安排好了,每家按人头数,都要负责一定重量的谷子。
壮劳力多的家庭,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优势来。
人手一担箩筐,家里的女人老人几乎不用出门,他们就能搞定自家的任务。
那些壮劳力不够的,别说女人老人,就是小孩也得用上。
力气不够,就用桶提。又或者,早早占一辆土车子,将谷子装进麻布袋,捆好,慢慢推着土车子去公社。
当然,有余力的人家,也会帮衬着没男人的家庭。端看平时各家在队上的人缘了。
周小满家倒是不用愁。
余安邦弄回来的自行车起了大作用。
周小满将装好的麻袋,一袋放在斜杠三角里,一袋放在自行车后座。
她扶着把手推车,余秀莲在后头扶着车尾。婆媳二人跑一趟,几乎顶得上两个男人挑箩筐。
至于小宝,他也没闲着。
他带上空书包,跟在送粮的大部队后面,将洒在地上的谷子,一颗颗捡起来放到书包里。
不要小看这一颗两颗谷子,积少成多,跑一上午,几乎就能捡上两三斤。
比双抢时,在农田里捡的稻穗还多。
周小满混在大部队里,看着长长的队伍,忍不住对余秀莲:“妈,每年送粮都是这样全队出动吗?”
“那当然,”余秀莲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队伍,“只要腿能动的,都会来。”
她指了指后面跟着的老太太,“看到没,韩婆婆也来了,她今年八十岁了。还不就是为了捡路上的谷子。别看她年纪大了,眼神却还好,因为知道哪里会落谷子,比小孩子捡的还多。”
周小满回头,果然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抱着个搪瓷盆,正弯腰找谷子。
在她身后,这样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有不少。或是抱着盆,或是提着桶,还有些,干脆用衣服兜。
太阳慢慢出来,周小满的后背汗湿了。
走了一个多小时,总算到了粮站。
可看到粮站里黑压压的人头,周小满差点眼前一黑。
这架势,堪比后世春运啊。
周小满还在感叹,一旁的余秀莲,已经手脚麻利地准备卸麻袋。
周小满忙回神,与她一道,将麻袋抬下来。
“小满,你等着,妈就来。”
不等周小满问她,她已经钻进人群了。
不多会儿,余秀莲一手两个箩筐,吃力地朝周小满走来。
“快,装上去,咱们运气不错。”
说话间,已经手脚麻利地去解麻袋。
周小满莫名其妙,问了一通,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原来,交公粮必须用粮站的公箩。箩筐的数量有限,必须蹲守在称重的位置,看到空箩,要眼疾手快,才能抢到手。
婆媳二人将谷子装好,抬了几趟,才将谷子抬到检验处。
排在他们前面的,已经有好几米长,周小满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