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2 / 2)

由于金庸本人崇佛,因此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在有意无意地引导读者去靠近佛学。在他的作品中,“感化思维”几乎一切通吃,再大的罪恶也可以被一个佛字一笔抹去,很少看到“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般的辩证局限(大家可以去查一查,国内八十年代因《少年犯》而曾兴起的“感化教育”的结果)。

佛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修行思想,其中的朴素辩证,甚至在几千年前就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但是,正如没有什么十全十美一样,佛学并不是万能的,而且佛学的消极思想在各种宗教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应该说,蒙古、藏族、缅甸等民族的民族精神变化,未必完全是佛学深入的结果,但佛学在其中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同样,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变化,也不能说与佛学毫无关系。因此,在金庸对佛学思想的宣扬上,很多人都认为有过度之嫌。

金庸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他似乎很喜欢选择华夏历史上特别消颓的时代,经常在大萎靡的时代寻找小奋起。在他的作品中,异族的君主几乎永远更英明,顺着异族的角度来看事物,似乎总是能更顺一些,更舒服一些。当然,这既可能与其佛学思想有关,也可能与其比较明了明清历史有关。

第三,几乎所有的金庸作品都有一个潜在的套路,那就是能赢得男主角之心的,一定是长的最漂亮的那一个;特别是金庸修改了其中唯一的例外《碧血剑》之后,“非最美女主角”们更是全军覆没,再也没有丝毫疑念。

对其任何一部作品,只要读者仔细看就能发现,无论最漂亮的那位美眉是何时出现、出现得么晚或多么早,无论见面次数是多是少,无论相处时间是长是短,无论本来是敌是友,无论多么无能或白痴……其总能一劳永逸地赢得男主角的心。因此,可以总结的一个普遍规律就是,一个姑娘之所以竞争不过别的姑娘,根本原因似乎就是因为她长的不够漂亮。这虽然很是有趣,也可能确实就是现实,但毕竟还是容易为一些评论家所诟病。

至于有人批评金庸的其他一些方面,如其书开始时过于平淡,又如离婚两次后开始写专情的杨过,等等等等,九头并不认为是什么文学上的问题。因此,金庸的问题其实主要都不是纯文学水平上的问题,而大多只是对其思想观点的评价。虽然读者当然可以从全方位角度来评价,但众口难调之下,金庸作为一个单独的作家,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做到同时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金庸都的确是当之无愧的写作高手。

;

最新小说: 地球上的一百亿个夜晚 影视世界诸天大佬 起源:格林神话 深空蔚蓝机甲武耀 末世多子多福:美女太多安全屋都装不下了! 奈奥斯特奥特曼 四合院我何雨柱是厨神 开局我变身刑天铠甲英雄救美 人在原神,开局拯救五夜叉 我做天师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