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 第一百二十七章 爆点猛料第四节 黑豆白面

第一百二十七章 爆点猛料第四节 黑豆白面(2 / 2)

调查组那一次跟侦察连战士们的谈话收获很大,王栋事先对他俩说过:“我这个侦察连,一个个都是从连队里抽上来的老兵油子,37年参军的老兵还有不少,资格比我都老。他们可代表不了战斗连队的具体情况,听完,打个折扣吧。”

但战士们介绍的具体情况,还是使调查组了解到了许多事实,现在这类真实的资料基本都看不到了。

抗战时期的农民当兵,比起满清时代清兵都闭着眼睛打枪,已经好了许多。但一到战场上,面对敌人的枪声,八路军战士们都是刚穿上军装不久的农民,难免心里发慌,看见个敌人的影子就要放枪。

尤其在鬼子集团冲锋的时候,八路军战士很少能有几个人沉住了气,瞄准了再射击的,大都是照着鬼子的人群开枪,而且还一枪接着一枪。老兵心里清楚;这是新兵在给自己打枪壮胆呢。他们以为只要冲着鬼子放枪,总会瞎猫撞死耗子蒙上几个;他们还以为只要自己的这边枪声不断,小鬼子就会害怕,绝不敢冲上八路军的阵地来。

在周庄,调查组也询问过战场上被捕的鬼子。1939年6月,一分区攻打涞易公路上的大龙华鬼子据点,当时俘虏了一个鬼子的翻译官,朝鲜人,姓金。

这个人经教育后,被留在了一分区敌工科,担任翻译。他为调查组翻译被捕鬼子兵的原话:日本老百姓被征集入伍,要经过将近一年的新兵训练,其中大约四个月新兵期、四个月实战训练、四个月书本讲课,熟悉军事条例、天皇训示什么的。

鬼子兵一旦参战,每个人随身携带120发子弹,另有香瓜手榴弹四枚、钢盔一顶,水壶、饭盒各一套,个人所配备的背包、大衣、雨衣。阵前遇敌,要求每个士兵开枪必须瞄准了再打,一等兵关照二等兵,伍长军曹关照士兵,士官们又关照全体士兵,所以很少出现“砰砰”胡乱放枪的情况。

在一边听着翻译的敌工科科长刘原亮,这时开了腔:“别拿小鬼子的话都当真。我们每次夜袭小鬼子,小鬼子连人影都没有看见,就冲着黑处乱放枪,歪把子机枪嘎嘎的乱放,浪费了多少子弹。不过小鬼子的兵比我们的战士训练有素,这倒不假。我们两千多人一个团,想吃掉小鬼子四五百人的一个大队,几乎是不可能的。去年鬼子在狼牙山扫荡,一千五百多鬼子撵着我们三千多人的两个团到处跑,没办法,因为打不过它。他确实战斗力比我们强。”

调查组还发现,这些农民参加八路军,比较适合侦察连这样的游击战术,神出鬼没的钻来钻去。打得过就冷不防狠狠的搞你一下子,打不过就悄悄走人,不觉得有丢人一说。

这种自由散漫的游击战术是不需要什么各部队、各人之间的战术技术协同作战的。也就是说,训练科对这些人讲作战训练,这些人很难接受。所以八路军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出现:叫一个连往上攻,它攻了一下,攻不动,干脆就停止了进攻。

叫一个连守住阵地,它发现敌人来势凶猛,干脆用“游击战术”,悄悄地退下来溜走了。再叫一个部队的领导人夜间担任警戒任务,他却满不在乎,置若罔闻,结果险些被鬼子钻了空子。所以杨司令气得在干部会上一再强调:“我们是正规军了,要有正规军的一套管理办法,游击习气要不得,会害死人的。”

调查结束,调查组找了个杨司令不忙的时间,当面作了汇报。杨司令听完说:“我们红军过去作战,即使军、师一级的大部队作战,几万人调来调去,骨子里其实还是游击战的那一套,只不过规模比游击队大了许多。现在八路军作战也是这样。现在我们是游击战争,但军队要实行正规训练、正规管理。如果目前八路军在游击战中养成的自由散漫的游击习气不改掉,就像弼马瘟上天庭,三天两头小漏子不断,早晚有一天要捅下大漏子的。”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