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清笳的眼皮一直跳个不停,她没有等来秦淮的坏消息,倒是先等来了另外一个坏消息。</p>
那个坏消息,是关于霍临尘的。</p>
事情的起因并非在霍临尘身上,但最后这把火却烧到了霍临尘身上。</p>
今日,御史大人参了一人,那人是地方的一名官员,他仗着自己是地方父母官的身份,在当地侵占良田,占为己有,再反过来雇佣百姓为自己耕种。</p>
百姓们出卖着自己的劳动力,日子却过得十分清贫,不仅吃不饱饭,冬日更是连基本御寒的衣物都没有。</p>
有百姓想办法要入京告御状,他还派人追杀对方,意图毁灭证据。</p>
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到底还是让正义占据了上风。</p>
其中一人顺利逃出,这才将消息成功传递了出来,上达天听。</p>
这件事怎么会跟霍临尘扯上关系?</p>
因为有人指出,那个官员是霍临尘的门生。</p>
霍临尘是摄政王,会有门生是再正常不过。</p>
这人的确当过他的门生,但霍临尘对门生的要求很严格,后来因为发生了一桩事,霍临尘觉得此人品性不正,便将他逐了出去。</p>
事实证明,当初霍临尘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并没有出错,他的确品行不正。</p>
只是,现在这口黑锅却盖到了霍临尘的头上。</p>
霍临尘现在若是解释,自己早就将这人逐出他的门生之列,旁人也只会觉得他这是在为了开脱责任胡说。</p>
幸而,朝中有人为摄政王说话。</p>
这犯事之人是摄政王的门生,又不是摄政王本人。</p>
谁还能保证自己的每一个门生都是根正苗红的?</p>
原本门生这样的关系,约束性就不是很强。</p>
更何况还是那么多年以前的门生。</p>
众人觉得这话在理,而且,也都忌惮摄政王的身份,不敢真的把这把火烧到他的身上。</p>
这件事就这么完了吗?自然没有。</p>
无独有偶,没多久,地方上又爆出了一起官员欺压百姓的案子。</p>
好巧不巧,那位官员,还是摄政王的门生。</p>
那位官员还曾对百姓们放出豪言,摄政王就是他的后台。</p>
众人:……巧合巧合,这一定是巧合。误会误会,这一定是误会。</p>
一般人不敢深究这件事,跟摄政王硬刚。</p>
但是,却有个头铁的。</p>
他便是当初参“玄机公子”与淮南王妃有私情的那位御史大人。</p>
他有身为御史大人最宝贵的品质,那就是敢说敢讲,管你是什么身份,便是皇上做错了,他都敢直接指出。</p>
而且他性子执拗,认定了的事情,是八头牛都拉不回来。</p>
现在这接连两桩案子,犯事的都是摄政王的门生。</p>
其中一人还公然仗着摄政王的身份行事,摄政王难道就不应该负点责任?</p>
那御史大人毫不客气地在朝堂上参了摄政王一本。</p>
众朝臣都禁不住朝他竖起大拇指,御史还是那个御史,牛!</p>
被参了的霍临尘,却是面不改色,神色自若。</p>
秦书墨最后下令彻查此事,若此事与摄政王确实毫无干系,那自然不能因为一个并不亲近的门生犯的错就归结到摄政王的身上。</p>
如果开了这个先例,有人要想找死对头的麻烦,只需要挑一挑对方门生的麻烦便是了。</p>
最后查的结果,自然是与摄政王无关。</p>
这件事就这么完了?自然——没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