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道:“我已命史官将此事前后详尽记载,尤其是玄武门一役的细节,写明是我射杀的大哥。前东宫、齐王府中,凡忠于所事者,一一免罪;其宫属王珪、魏征等,皆得重用。是非功过,任凭人说,但求无愧于心。”
李文宇道:“世人常入人事所不能及之境,多盼有万能之神,因此,佛、道二教盛行。若无此事,二哥怕是要被奉为真神。只是,这世间又有几人能体会到‘无愧于心’四个字后面的累积与艰辛。”
-
李渊道:“宇儿此话很有见地。还请王兄论儒、道、释。”
宇文王道:“为扬圣王之道,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孔子集六艺之大成而创儒家。虽说发展至今,堪称完备,但也需注意淡化其中对农工商贾轻视之意,时常追本溯源、赋予新意,以免形成‘存天理、灭人欲’腐化之势。道家起于皇帝,兴于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应事而变。汉文、景二帝内用之,以创文景盛世。道教具体起于何时已无人知晓。后汉末年兴起的五斗米道在民间历经两三百年而不衰。北魏寇谦之、南梁陶弘景全之以周易之法、神仙之事、神丹之术,方使道教盛于朝堂之上。虽说上至于玄妙,下至于浅俗,却是炎黄一族宗源之所依。”
李文宇给师父倒了杯茶,宇文王接过后轻啜,继续道:“佛法自天竺传入,后汉明帝始立,魏文帝黄初年间始有人皈依佛门,晋武帝时方盛,南梁武帝崇佛法至无以复加。虽遭后魏世祖、后周武帝两度灭佛之劫难,却仍兴盛不衰。究其根源,佛法依人之性识根业差异而成,在传入的七八百年间不断依中国之文化而精修,世人皆能从中获悟,是儒、道所不能及。因此,儒、道、释三家,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妙用。”
李文宇道:“王者,宜尊儒家为主,兼顾各家,使得百家争鸣,互为补充。譬如,释、道两教,皆教人心向善、心怀敬畏,为政者只须稍加约束,敬其高德名望,以安俗事;同时,也可免得邪教乘机滋生,蛊惑人心。”
师徒二人一番论说,听得李渊、李世民直点头。
此时,元嬷嬷端了几盒点心进来,指着其中一盒对李文宇道:“小公子,这是我近些年新创做的,看看合不合心意。”
李文宇拿起两款,各尝了一口,赞道:“嗯,真不错。和以往的有所不同,可是吸收了隋宫的制作秘籍?如今,我们元嬷嬷的慧心巧手可说是这世间数一数二的。”
元嬷嬷点头,笑道:“小公子真会哄老身开心。”说罢,便退下了。
-
片刻沉思后,李世民道:“王伯刚从塞北归来,可否说说您对突厥与塞北安定的看法。”
宇文王道:“今突厥颉利可汗为政混乱,远不及其父兄得人心,但其国人强悍依旧。为今之计,宜尽量避免与其交战;多用反间,离其君臣,待其虚弱,攻其不备,一击而亡。之后,将其地分置州府,以国法治之,以儒礼教之,使其明法度,知父母亲、兄弟爱,潜移默化,塞北遂安。别学前人劳民伤财地去修长城了,真有强敌,是挡不住的。攻守结合,方是上策。”
李世民道:“世民受教了。京中离乱初定,仍有许多要务处理,王伯、父亲、小弟,就此告辞。”
众人将李世民送至殿外。望着李世民远去的身影,宇文王道:“果真不负所望,实乃国之大幸,民之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