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宋翔 > 六十一意外的援军(下)

六十一意外的援军(下)(1 / 2)

 这时惊燕军以经有两千八百多人,人数虽然不多,但各兵种都有,全军有六百骑兵,包括一百名重甲骑兵,其他弓箭手、弓弩手都配置齐全。因为男女有别,因此惊燕军的军营在建康城中是单独设立。虽然惊燕军也参加过几次战斗,但大多数人都没有太把她们当一回事,最多不过是赵月如的陪衬。但也正因为如此,调动惊燕军也无需什么复杂的程序,张韩两人就可以说了算。

在大宋刚复国的时候,偶尔也有人弹亥一下惊燕军,赵忱对此都留中不,时间长了,也就沒有人再说什么了,反正也不影响大局。因此就连这一次动叛乱之前,史弥远千算万算,也沒有把惊燕军给算进去。

因此韩照静和张文珠一路到是十分顺利来到军营,这时大多数女兵都以安睡了,韩照静和张文珠立刻下令将所有人都叫了起来,招集在一起,向她们说明了目前的局势,然后命所有女兵都整装列队,准备出去皇宫迎击叛军。

女兵们听了,到是欢喜多于惊讶。惊燕军成军以来,虽然也参加过一些战役,但除了少数几员主将之外,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上仗杀敌,这一次更是全军都留了下来,现在听说得到了出战的机会,不少女兵者颇有些跃跃欲试。

等所有的女兵都披挂整齐,拿好了武器,骑兵也都骑上了战马,这时天色也以见亮了。随着韩照静一声令下,全军踏出军营。

而这时韩彦直在家里也没有闲着,一边集合家丁,一边又命人去外面聚集残兵,到也湊齐了五六百人,不过家丁大多都无盔甲,兵器也不全,于是铁镐、扫帚、扁担也拿了不少,因此合在一起显得有些参差不齐。论军容气势,到是远远不及惊燕军。并且又让府里的老幼人等各自出府躲避,以免被叛军所杀。

同时韩彦直也找出了自己的盔甲,全身披挂。他本来是将门出身,幼时也学过武艺,虽然是以文职出仕,但也从事过不少与武事有关的职务,在隆兴年间还一度出任过襄阳府的御前驻军都统制,后来一直在枢密院中任务,对于战事可并不陌生。

两下合军,也有三千多人马,于是在韩彦直的统一指挥下,一起向皇宫方向进。

来到皇宫的时候,天色以经渐亮了,这时皇城之战正是到了最关建的时候,守卫皇城宋军眼看着就要抵挡不住了。韩彦直急忙下令进攻,冲破叛军的阵式,杀进皇宫去保护皇帝。韩照静和张文珠立刻率领着六百骑兵打头,向叛军冲杀过去。

叛军这时正在忙着向皇城中进攻,想着拱圣、捧日两军都被杀散了,不会再有人来救援皇城了。万万没有想到会突然从背后杀来一支人马,一下子就都慌了起来。

宗天玄、赵竑、陈亦等人一开始也都大吃了一惊,但看淸楚这支宋军原来都是女兵,也就放下心来,并没有把她们放在心上。这时在城外的叛军还有一千五百多人,陈亦立刻下令,命城外的叛军立刻调头,来迎战这支突如其来的军队。宗天玄带着剩下的两名女弟子赵萍和史绮亲自上阵,来阻挡惊燕军。

那知双方一接战,叛军竟被惊燕军杀得人仰马翻,连连后退。叛军这才知道,原来这支女兵也不好对付。

其实惊燕军的训练一直都十分严格,无论是整体还是单兵的素质都不差,只是缺乏战场的经验。这时好不容易得到了亲自上战场征杀的机会,正是新鲜感十足的时候,因此全军士气高涨。再加上全军还有一百连射弩手,三百弓箭手,双方还没有接触,就是一阵乱箭射去,一下子就射倒了一大片叛军,然后甴六百骑兵打头,向叛军猛冲了上去。

叛军几乎全是步军,又缺少衣甲,那里能够挡得住骑兵的冲击,何况还有一百是重甲骑系。而且他们都以经折腾了一夜,十分疲劳,比不上惊燕军是生力军。这六百骑兵虽然不多,但用来冲跨叛军却是绰绰有余,就连宗天玄这样的高手也不敢正面抵挡骑军的冲击,见机不妙,立刻就躲到了一边。赵萍也十分机灵,跟着宗天玄躲,但史绮却晚了一步,只得强行与骑兵抗衡,结果她拚尽全力,虽然击倒了三匹战马,但随继就被后面杀上来的骑军冲倒在地,被踏成了rou泥。

就这样惊燕军只用了一个冲锋,就将城外的一千五百多叛军杀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而惊燕军的步兵和其他宋军还有韩府的家丁也随后沖杀上来,更是把叛军杀得东奔西散,叛军阻挡她们的防线转眼就被冲散开了。

韩彦直也没有想到会有如此顺利,其实如果惊燕军这时再反复冲杀几次,就可以杀散叛军,但他终究还是挂念着皇城中的皇帝,因此命韩照静和张文珠不要理城外的叛军,立刻去攻击围攻皇城的叛军,尽快杀入皇城中,去保护皇帝。

而初战告捷,也使得惊燕军全军士气高涨,在韩照静和张文珠的率领下,又向围攻皇城的叛军杀去。

围攻皇城的叛军同样也挡不住骑军的冲击,被惊燕军冲得阵脚大乱,而皇城里的宋军见来了援军,都不甴精神大振,奋力向叛军动反击,叛军来前后夹击之下,终于抵挡不住,纷纷退出了皇城。宗天玄等人见了,也不敢再攻击皇城,收陇叛军,暂时后退了三百余步的距离。

最新小说: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 亮剑之杨秀芹的傻弟弟 三国从救吕布开始 大唐最狂暴君txt下载 瑜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