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毒辣地炙烤着大地,在一座光秃秃的山脚下,一条狭窄的马路绕着山脚蜿蜒地伸向一座冷清的矿山。从表面上看去,这座光秃秃的山像是被矿井下的碎石长年累月堆积而成。山下的马路,也只是由随时都可能飞扬的尘土和大小不一的石头铺成,是最原始的那一种。偶尔一辆旧货车巅簸着“哄隆”而过,留下的灰尘淹没了小半座山腰,更淹没了马路上行走的路人——一个提着两大袋行李艰难赶路的小伙子。
少年穿着朴素,看上去十八、九岁的样子。他右肩上扛着一大捆用旧黄的尼龙纸包着的、像是棉被之类的东西;左手提着一个装得几乎要胀破的旧旅行袋。尽管汗水早已汗湿了他的整个背心,但他的眼神中始终充满着喜悦和希望。
当尘埃随着货车的逼近飞扬四起时,少年忙靠近了马路的最边沿,他放下了左手提着的旅行袋,紧紧捂住了嘴巴和鼻孔,任凭尘埃四袭……
绕过山弯,路的尽头,便是少年要去的那座矿区。
偌大的矿区,参差不齐地立着好几幢旧楼房,还有三排成四合院状趴着的、低矮破旧的平房,四野杂草丛生,整个矿区冷冷清清。偶尔有几辆绞车在那锈迹斑斑的铁轨上缓慢行驶,更为冷清的矿区增添了一丝疲惫和沉重。远处,少年经过的那座光秃秃的矸石山上,有几个提着篓子的妇人正在捡着被遗漏的煤块,全然不顾烈日的曝晒。
你若是一个对矿区生活有着某种感情的人,那么面对此时矿山经济的冷清和萧条,你必然会有一种深刻、失落的感触。
煤矿企业,作为国家的能源企业,八十年代应该是它的顶盛时期,尤其是南方的煤矿企业。在九十年代前,很多人会放弃去水力局或电力局这些单位就业的机会,而选择进入矿山企业工作。因为在那个时候,矿山企业的经济和福利都非常好。
到了九十年代初,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打破“铁饭碗”、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中小国有企业,更是受到了无情的打击。这个时候,企业若是经营不善、管理混乱、作风散慢,那么企业的经济状况随时都会恶化,以至于到头来整个企业将以破产告终。且随着地域的打破、运输的发展,北煤南调成了必然趁势,这大大地冲击了南方的煤矿业。因为北方的矿山多为露天煤矿,只要挖掉表层就有煤出。自然,开采的成本就低,且煤质又好;而南方的煤矿,通常打到井下几百米处才能挖出煤,地质结构极为复杂。井下发生断层、崩塌、瓦丝爆炸等事故是在所难免的,因此采矿的危险性大,说不定还会出人命。其开采的成本自然较北方高得多。由此可见,到了九十年代,脱离国家襁褓的南方煤矿业要想生存下去的压力是很大的。
如今,少年来到的这座矿山,正是因为一年前经营不善已处于半停产状态。以前,该矿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吃着大锅饭,躺在国家怀里要钱,日子还算过得去。但自从国家“断奶”后,改拔为贷,领导班子仍不思进取,思想僵化,管理混乱,到了九十年代初,整个企业亏损了二千多万,滨临破产。
进了矿区,少年停下了脚步,腾出右手使劲擦了擦满脸的汗水,环视着附近的几幢楼房,似乎在寻思着自己该走进哪一幢为好。像这样的场景,到每年七、八月份的大中院校毕业分配之际,都会发生那么几回。只是,来的年轻人一年比一年少,也一年比一年不受欢迎。
小伙子名叫沈浩洋,是从矿山学校中专毕业被分配到这里来的。一个刚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对未来无疑是怀着伟大的理想和无限的希望。此时的沈浩洋,心里正满怀着绮丽的梦想。他盘算着自己在二十岁的时候要取得“工业企业管理”专业的自考大专文凭,二十二岁时要拿到助理级工程师的职称,二十五岁时当上科长,然后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让那含辛茹苦守了一辈子寡的母亲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沈浩洋那稚嫩的心灵、那完美的理想又是否禁得起现实的打击和磨练?
面对一个即将倒闭的矿山企业,连原来的老工人都有下岗的危险,那么,刚从学校分配而来的沈浩洋,他的命运又将能怎样呢?
沈浩洋走进一幢看上去像是作办公用的楼房,楼内和整个矿区一样冷清。他几乎走遍了整条走廊,才找到了一间敞开着的办公室。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正和一个二十几岁的姑娘在有说有笑地闲聊着。男子斜靠在藤椅上,很悠然地翘着二郎腿,吊扇在半空中“吱啊吱啊”的伴奏着。沈浩洋把行李在靠门的墙角处放了下来,他思索了一下,然后敲响了敞开着的门,满脸笑容地说:“你们好!打挠了,我是A校毕业的沈浩洋,刚被分配到这里,今天我来报到了。”
说笑声暂时被打断,中年男子斜视了一下沈浩洋,皱了皱眉头,继续和姑娘聊着。大约过了十来分钟,当那个话题聊得差不多时,在沈浩洋的再次提醒下,男子才稍稍转个身来,再次打量了一下沈浩洋,然后漫不经心地说着:“不瞒你说,小伙子,矿里的工资早就发不出来了。你看我们都没有事干,更别说你新来的了。如果你不想在这里饿死,就赶快回去要你父母想想别的办法,找个好一点一单位,也许还来得及。”
浩洋愣了片刻。
到那里去想办法?自己祖宗八代挖不出半个当官的或是发财的。要是有其它更好的办法,自己又怎么会来到这里。
在学校时早已听说煤矿企业近几年出现了经济滑坡,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在走进矿山报到的第一天,当领导亲口说出这种状况,并作为规劝沈浩洋另谋出路的理由时,他一下子被淋了个透心凉。他实在没有料到这个矿区的竟衰落成这样。可是,他又能怎么办呢?面对这突然之间的别无选择,沈浩洋一下子茫然不知所措,似乎全身的血液都要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