骅幼慈听得都呆了,她问道:“那你说的这个《菩提道之灯论》就是上师这个里面讲解的吗?”男孩笑着摇摇头,继续说道:“不是,别着急,我还没说完呢。”说着,他便转身从桌面上拿了一本薄薄的经书递给她,道:“喏,你看看,这本就是阿底峡尊者著的《道炬论》,是由我们法王从藏文翻译成中文的。”
骅幼慈翻看经书一看,不过就薄薄的五页纸,只听男孩继续说道:“这个《道炬论》是精华之精华,后面又过了六七百年,众生的根器更差了,这个论又看不懂了,西藏的佛法又快要没落了,因为没有人能够掌握真正的佛法要义。这时,宗喀巴大师又出世了,距离我们现在大概六百多年前。宗喀巴大师又开始造释密义,著了《菩提道次第广论》这部经典,其实就是把《灯论》拓展开来广讲,内容都是一样的,也是讲下士道得人天之果、中士道声闻和独觉解脱之道、上士道菩萨乃至成佛之道。同时也是智慧不离方便,方便不离智慧,福慧双足的完美教导,完整讲解了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三主要道的修持方法,虽然字不一样,但意是相同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有600多页呢,这么厚……”说着,胖男孩用他胖胖的右手食指和拇指比划了一下书的厚度,接着道:“所以啊,就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众生根器太差了,《灯论》已经听不懂了。那既然听不懂肯定就要讲解得更广更详细才行,这才有了《广论》。”
骅幼慈长长的“哦”了一声,恍然大悟一般的道:“那是不是说,从释迦牟尼佛传承下来,是因为众生的根器越来越差,所以历代的传承祖师们就必须要越讲越细,越讲越明,就这么浩浩荡荡的弄出三藏十二部经来的啊?”刚说完,两人不约而同的哈哈大笑了起来,男孩连连点头,道:“你太有悟性了,我起初听上师这么说的时候,也觉得好好笑。现在总有一些人误解说,这个经那个论都是佛陀以后的人自己造的,早就不是原始佛教了。然后说只要学释迦牟尼佛亲传的经,其他后代造的论和经都不用看。可是他们不知道,其实所有的三藏十二部经都是释迦牟尼佛亲传的,只是刚开始的时候,佛陀的大弟子们根器好呀,俗话说‘响鼓不用重锤’、‘心有灵犀一点通’,那个时候的弟子,只要讲个法报化三身,讲个‘嗡啊吽’就可以成就了,根本不用拉拉渣渣的讲这么多。可是越到后面众生的根器就越差,听不懂了怎么办?于是传承祖师们只好再讲细一点,再讲明白一点,就这么一点一点的越讲越广。上师经常给我们打比方说,就好比对象是博士生的话,你教他就很简单,讲一个偈颂,稍微点拨一下就解决了。但是如果对象是个文盲,那请问是不是要从拼音字母ABC学起呢?所以根器越差越要广学啊,最后三藏十二部经就要全部都拿来,是这个道理来的。而不是说越简单越好,越大众化越好。咱们这个时代什么都讲究‘简易、便捷’,但修学佛法可不能这样,那就没办法成就了嘛。更何况哪怕是世间意义上的成功,也是不简单的,有一句歌词不就这么唱的吗——‘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连世间的道理都是这样,更何况佛法?你说是吧?”
骅幼慈不禁激动得拍起手来,双颊泛着红光,由衷的称赞道:“你这么一说,我终于明白了!哇塞,你太有智慧了,太厉害了,可不就是这么个简单的道理吗?”男孩有些害羞的摆摆手道:“哪里哪里,不是我厉害,都是上师教导的,不然我哪里能知道这么多?”
骅幼慈连连点头,道:“那现在这个时代,跟六七百年前的西藏修行人比起来,我们的根器就更烂了,所以上师就把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拿来,又讲了180多集是不是?”两人一边笑着,男孩一边点着头,道:“正是正是呢,可就这么细致的讲解,还是有人抱怨说听不懂,说怎么这么难!问上师能不能再讲简单点的。因为别说是‘道谛灭谛’,‘法报化三身’,光是讲个‘皈依三宝’就会把人搞得头昏脑涨的。唉……”
骅幼慈点头道:“恩,可以想象。其实我昨天刚去佛堂请了一本上师的传记回去。昨天晚上我就看了一下上师传记里面的《学佛解惑100问》,我大致浏览了一遍,觉得要理解透里面的要义,确实要费些脑子。不过你这么厉害,你肯定没问题吧?”男孩谦虚的说道:“我呢就是笨鸟先飞型的,我听得仔细啊,有些重要的地方还边听边一个字一个字的打进电脑里记录下来,然后自己再慢慢揣摩,刚开始不理解也没关系,就先背下来,有时候听到后面的内容,前面的疑问就自动解答了。就这样来学习喽,慢慢的也就能听懂了。所以不是说我多聪明,其实就是肯花功夫在法上,好好学习,谁都可以的呀!而且你说的这个《学佛解惑100问》,你回去后,完全可以就把它当经书一样的看,反复的看,因为上师的口诀以及佛法基本的性相名相,在100问里面都有讲解,这是学我们嘎档法的基础的基础,真正的基础是《菩提道次第广论》,100问是基础的基础,这个基础若打得好,对你后面听《广论》会有很大的帮助。我当初学的时候,就是先听的《广论》,没怎么看这个100问,所以刚开始很多概念都混淆不清,后来我就专门学习了这个100问,就把很多疑问都解除了。就好比把单词都弄懂了,再来读句子,就不会概念不清、模糊混乱了。所以,再学习《广论》就发现轻松了许多,原来听不懂的地方也都能听懂了,再加上经常与师兄们一起研讨,慢慢的就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