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严老听闻,便凝神思索了片刻,方道:“鄙人认为,所谓‘诸法空性’,即是说色法、行法皆是空性。也就是说诸法的本质就是空性,正所谓‘四大皆空’,虽然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所接触到的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形色,可这些形色之法最终也都会归于空灭,包括我们的这个生命。故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谓‘悟空性’也就是悟到‘诸法无常’的真相,如果真正悟到‘无常’,心便不再执着於烦恼,这才是佛说的‘解脱’。正所谓‘心外无法’,释迦牟尼佛亦说无一法可说,无一法可得,所以心的解脱,才是真正的涅槃寂静。”
说毕,他便定定的看着骅幼慈,眼神中却藏了某种渴望。骅幼慈心下微微一颤,微笑着又轻啜了一口茶,放下茶杯,思索片刻,方抬头迎视着他的目光,柔声道:“严老,在您跟前,我是晚辈,若论学问文才,跟您比,我差的不止十万八千里。按说,我真不敢在您老面前露怯。不过,这半年来,我从我的上师那里,确实学到了许多有教导口诀的佛法密义。但是,因为自己的根基浅薄,智慧力有限,真不敢说自己的理解会不会有偏差。所以,我对您刚才所说的,虽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却也真是不敢妄言……”
话音未落,却见严老笑着摆了摆手,道:“唉,你怎么忽然变得这么谨慎?我说了,咱们今天不过就是朋友之间的闲谈,何必在意这么多对与错的?既然你从你上师那里获得了教导,分享一二又有何妨?难不成你们还有保密一说?”
骅幼慈暗暗一笑,便道:“那倒不是,佛法的智慧本就是传得越广越好。只是我对上师的法理解得还不够透彻,若是传递出一些错误的信息,恐怕误导了大家,所以比较谨慎。不过,既然严老这么说了,那我也只能说略微分享一些自己学习上师法的心得体悟,却绝不敢说是究竟正确的,仅供大家研讨和参考。”
严老笑道:“你请说,我们愿闻其详!”
这时,方听骅幼慈道:“刚才严老您说:‘诸法空性’,不然也!诸法不是空性,而是‘诸法性空’,或者说‘诸法缘起性空无自性’。那么性空与空性又有何差异呢?所谓‘性空’,是指‘诸法自性为空’,也就是说‘没有主宰’的意思。‘性空’的空不是说空空没有的那个空;也不是现在暂时存在,将来归于空灭的那个‘空’;而是一切法皆是缘起幻化而存在,故说‘有’,但是并非‘实有’,且‘当体即空’,这个空乃‘自性空’。所以,一切诸法的本性乃‘无自性’,即没有主宰的意思。所以,若以《智慧彼岸经》即《心经》所阐释的‘应成中观’的宗义立场来说,悟空性的正见应该要离开四边的邪见,所谓离四边的邪见即是说,一切诸法,不是自生、不是他生、不是二生,不是无因生。故说‘诸法缘起性空无自性’,这才是诸法的本性,而不是空性。”
严老专注的听着她的一字一句,便问道:“那什么是‘空性’?”
骅幼慈沉吟片刻,方道:“空性乃是常法,诸法却不一定是常法。因为,比如杯子、桌子、我们的这个色身等等,这些都是‘无常的法’,所谓无常,即‘刹那刹那变’故称为‘无常’,是有生灭的法。所谓常法,是指具有恒常不变性的法。比如虚空,就是常法。因为虚空是不会刹那刹那变的,而是一种恒常不变的存在。但是,虽然虚空和空性皆是属于常法,然而虚空是属于俗谛的法,是世间法;空性则是胜谛,是出世间的法。”
严老又问:“何谓俗谛?何谓胜谛?”骅幼慈道:“空性是胜谛,空性以外的皆是俗谛。”说完,便停了下来,静静的望着他,却见他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复又问道:“那依你这么说,‘无常’与‘空性’根本不是一回事儿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