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七年,那和尚也走了。
直到第十三年,那大儒寿元将尽,猴子才千恩万谢送他下山,嘱托通背猿猴
小心伺候着,好好送他回去……
算起来,猴子这时候也有45岁了,居然还没开始修炼?
你踏马要考状元啊?
白岳耐着性子往下翻,却见猴子再也没请老师,足不出户,只是让通背猿猴几次三番下山去找书来看,儒道佛三家都有,什么医术、兵法、乐理、棋谱他也不挑。
随便捡起来一本,就像入定一样。
期间通背猿猴刻意在他身边多堆了基本经书,猴子也来者不拒,一本本往脑子里塞……
日值功曹和通背猿猴都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猴子,居然过目不忘?!
可把通背猿猴害苦了,他偷书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猴子看书的速度,一开始他也没留意猴子看了什么书,结果把书拿来,猴子只是一瞥,就给他扔了。
于是,他越跑越远,书也越来越偏门。
直到猴子八十一岁这一天,通背猿猴终于空手而归,猴子却也没怪他,便将那些看过的书整整齐齐码放在茅草屋中,以块石封了那门,找了一棵桃树,盘膝坐在树下,不言不语。
如此,过了半旬。
这一日,日值功曹是这么写的:
石猴坐于桃树下,不吃不喝,不言不语,半旬有余。通背猿猴数次相询,皆不理不睬,直至今日。
石猴问道:
老家伙,你可知何为长生?
通背猿猴似乎颇为欣慰,上前娓娓道来:
汝既有此一问,正所谓道心开蒙也,如今三界之内,五虫之属,唯独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管束,可谓长生。
石猴又问:
你知哪三等人?
通背猿猴道:
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
石猴久久不语,良久才说:
此三者居于何处?
通背猿猴道:
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
石猴笑道:
罢了,罢了。我如今八十有一,却是来不及了……佛经有云,仅生已往,可修来世。我在这花果山上从未杀生害命,想来下一世却可投个好胎,到时再修行罢了!
通背猿猴大惊失色,急忙劝道:
不迟,不迟。你看这花果山本就是仙山福地,我等日饮甘露,饱以仙果,寿元本就悠长,你虽八十,却无丝毫稍弱,活个三五百年不在话下,岂能如此消沉?
石猴道:
我虽有此心,却无处寻访那三者,何必自讨苦吃?
通背猿猴急切道:
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既然寿元仍长,何不就此下山,云游四海,远涉天涯,或者三五载,或者一二百载,倘若寻得名师,将寿与天齐,何其快哉?
石猴只是不肯,通背猿猴仍苦苦相劝,说的急了,石猴忽道:
我看你能腾云驾雾,这几十年来,也无老相,想必也学了那长生之术,何必舍近求远,可愿教我?
通背猿猴大惊失色,失口道:
不可,不可,万万不可……
石猴便不理他了。
自此以后,石猴一见通背猿猴,转身就走。
他若问时,猴子便说:
你愿教我了?
通背猿猴终是不肯,那石猴也不急躁,便默默打坐,或穿行林间,活濯足水中,似乎逍遥自在,只等来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