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里,秦桑带着迟香出门买菜,她见人带笑,说话爽利,不出几日和街坊邻里那些属于三姑六婆范畴内的女人们都相熟起来,别人当她是年轻的寡妇,又是逃难出来的,也带着几分同情,心善的便告知卖菜的哪一家便宜,哪一家杂货铺子的老板实在,哪一家米店的总往米里兑沙,虽然价格便宜,可千万不要买,等等。(看了又看小说网站)
秦桑虽然自称先夫姓王,但别人却都没有称呼她为“王夫人”或者“王嫂子”,毕竟她是寡妇,大家喊她桑娘,听着也亲切一些。
秦桑也爱和她们打成一片,有时还送几块点心给大家嚼嘴,听她们说些家长里短的闲事,或者城里某户人家的闲话,流言蜚语等,她也都听得津津有味。
那些多嘴的妇人们,全然把她当做同道中人,女人嘛,哪个不爱嚼舌根的。
秦桑除了上街买菜,也喜欢到茶馆里坐坐,听听大家都在聊什么,也常常叫迟香说些缅罗城里的事儿给她听。
她买的这几个丫鬟,就属迟香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她原本就是给人做丫鬟的,后来东家败了,便将她并其他几个丫鬟卖了还债。
她以前在大家子里受了些调教,人有些机灵,行事也稳重,重要的是她生长在缅罗城里,对这城里的人和事,必然熟悉,这也是秦桑看重她的一点。
所以在秦桑的有意下,很快把缅罗城里的大事小情打听的一清二楚。
然后她就对邻里的几个妇人说,我和我妹妹本来也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只是那场水灾让我们家是彻底败落了,死了丈夫,死了亲人,我们也落得孤苦伶仃,本来逃难的时候也带了些钱财出来,现在置办了房产,虽然还余下一些,但哪里够的了坐吃山空,麻烦各位婶婶嫂子帮忙打听一下,城里可有好的店铺,若是盘了下来,我们姐妹俩靠着店铺,或经营些营生,或转手租出去收些利钱,也好有些进项,若此事成了,自有感谢。
那些妇人虽然爱嚼舌根,但是却都是心肠热乎的,听了她的话,心道,我说呢,难怪姐妹两人采买了了七八个下人来伺候,原来是大户之家的出身。
这样想着,却都还是热心的帮忙打听。
这话传出去之后,也有些心思不善的,故意把地段差的铺面说成旺铺,抬高价钱介绍给秦桑,但是她又岂是好唬弄的,什么地段什么行情她早了解过了,便让那些人碰了一鼻子灰,于是便有人背后编排些她的闲话,说她什么败落了家的夫人小姐,还拿什么款,还说什么这般田地还请那么多人伺候自己,完全是败家的,后来居然传到说什么她的面相克夫克子什么的,好在秦桑自己完全不介意这些,若是寻常女子,早气的哭了。
后来,她才找到一家地段不错,价钱相宜的店铺,当然,对帮忙的那位嫂子也给了谢钱。
那个店铺有上下两层楼,秦桑预备开家酒楼,请来季管家帮忙,让他找人来重新粉刷装潢一番,至于装成什么样子,她都细细的交代给了季管家。
季管家是个精干的,做事有条不紊,秦桑时时过来查看,很是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