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玄幻魔法 > 人人都读得懂的《易经》 > 第 八 章 师卦 —— 师出正道

第 八 章 师卦 —— 师出正道(2 / 2)

用兵胜负在于择将选帅,应任用德才兼备的人,统帅必须中庸公正,老成持重,不可好战喜功,可获吉祥,没有灾祸。选准德才好的主帅,自然会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威武之师,才会兴兵作战师出正道,才会凯旋。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第一卷中说:“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意思是:才能与德行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上的俗人一般分不清楚,一概而论称之谓贤明,往往会看错人。所说的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等品行;所谓德行,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等品质。才能是德的辅助;德行是才的统帅。云梦生产的竹子,天下都称其为刚劲,然而如果不矫正它的弯曲,不配上羽毛,就不能作为利箭穿透坚硬的东西;棠溪那个地方出产的铜材,天下认为精利,然而如果不经熔铸,不锻造出锋芒,就不能作为兵器刺穿硬甲。所以说,德才兼备才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则称之为愚钝的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则称之为小人。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来辅助自己,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来做善事帮助他人;而小人持有才干来做恶事损人利己。持有才干做善事帮助他人,能无善不为;而凭借才干做恶事损人利己,就无恶不作。

愚钝的人即使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能够制服它。而小人的心机足以使他的阴谋得逞,他的力量又足以施展暴虐,这就如恶虎生长出翅膀,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有德行的人是令人敬畏的人,有才能的人是让人喜爱的人;对喜爱的人容易亲近,对敬畏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能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能有余而德行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多了,难道仅仅是智伯吗?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能审察才能与德行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

《史记?王翦白起列传》和《资治通鉴》所载史实可以佐证,秦始皇欲占领楚国,征求将领意见,李信说需要二十万人就够了,老将军王翦说需要六十万人,秦始皇任用李信出征大败而归,而后任用王翦出征,结果大获全胜,占领了楚国各地城邑。

错用小人将败乱邦国,不能重用小人,但不是不用小人。对小人不重用是基本原则。对小人给点力所能及的适当工作还是可以的,并不是要坚决不用而将他们推到对立面。因为任用经验不丰富、军事修养不足的无德“小人”,则凶险无比,将会牺牲无数战士,甚至导致国家灭亡。

这是历史上无数流血失败总结出的教训。

《易经》多处提及君子与小人,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后世治国理政的宝鉴—《贞观政要》,其中卷五诚信第十七魏徵谏言对君子与小人的差别进行了阐述:“君子小人,貌同心异,君子掩人之恶,扬人之善,临难无苟免,杀身以成仁。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唯利之所在,危人自安。夫苟在危人,则何所不至?今欲将求郅治,必委之于君子;事有得失,或防之于小人。其待君子也则敬而疏,遇小人也必轻而狎。狎则言无不尽,疏则情不上通。是则毁誉在于小人,刑罚加于君子,实兴丧之所在,可不慎哉!此乃孙卿所谓:‘使智者谋之,与愚者论之,使修洁之士行之,与污鄙之人疑之。欲其成功,可得乎哉?’夫中智之人,岂无小惠,然才非经国,虑不及远,虽竭力尽诚,犹未免于倾败;况内怀奸利,承颜顺旨,其为祸患,不亦深乎?夫立直木而疑影之不直,虽竭精神,劳思虑,其不得,亦已明矣。”

君子和小人外表一致,但内心并不一致。君子善于宽容别人的缺点,表扬别人的优点,在危难时刻绝对不会苟且偷生,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成就仁义的美德。小人却不然,他们不知羞耻,不讲仁德,不知敬畏,不守信义,只知道唯利是图,常常诬陷别人于危险境地而自己却苟且偷安于世。小人能够将危险推给别人,那么他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呢。现在,朝廷治理国家,将重任委托给君子,可是如果政务有所偏差,就向小人打探情况。对待君子,尊敬却很疏远。对待小人,轻视却又亲近。亲近小人,那么小人就会口蜜腹剑;疏远君子,那么朝廷就听不到真实情况。所以对人诋毁赞誉的权利实际掌握在小人手中,而受到刑罚处置的总是君子,这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能不慎重对待吗?诚如孙卿所说的:“让有智慧的人谋划,那么愚蠢的人就会议论;让品行高洁的人实行,那么卑鄙的人就会怀疑。要想事情成功,怎么可能呢?”

具有中等智慧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能力。可是他们非治国之才,缺乏深谋远虑,即使竭尽全力,仍然难免失败。更何况心怀奸邪私利、处处阿谀逢迎的小人呢,这些人难道不是国家的祸患吗?竖立直木,却怀疑它的影子不直,即使耗尽脑力也不能看到歪斜的影子,这是很明白的事。

《群书治要》之《体论》中说:“天下大恶有五,而盗窃不豫焉。一曰心达而性险;二曰行僻而志坚;三曰言伪而辞辩;四曰记丑而喻博;五曰循非而言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可以不诛,况兼而有之。置之左右,访之以事,而人主能立其身者,未之有也。”

天底下最大的恶劣行径有五种,而盗窃不算在内。一是心性洞达事理而又用心险恶;二是行为怪僻却又意志坚定而不知悔改;三是言语虚妄而又善于狡辩;四是专记恶行而又到处大肆宣扬;五是随顺邪恶之事而且将其粉饰美化。这五种恶劣行径,只要有一种,就不可不杀,何况五种恶劣行径兼而有之?将这样的人安放在身边,向他询问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国君还能够端正自身的,这种情况从来没有过啊。

第五节

帅德中正,壮丁训勇纪律严明

将帅要守中正之德,军队必须有严明的纪律。六爻点破了哪些奥妙?“师出以律”“在师中吉”“师或舆尸”“左次无咎”“小人勿用”都是怎么回事呢?

将帅要守中正之德,军队必须有严明的纪律。师卦六爻主要围绕帅德帅风进行诠释: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律,本义指普遍施行的法度、法令、法规、规则。

否,不;坏,恶,不顺利;不通,壅塞。

臧,善,好。

出师征战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要号令整齐,行动一致,赏罚分明。如果军纪不良,指挥不灵,或兴非正义之师,必然要发生凶险。因此说,“兴兵当行仁义师,帅众务必持贞正”。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通赐)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九二爻说的是,在率师征战过程中,“帅德持中而不偏”—军中统帅持中不偏,按中正之道行事,可得吉祥,不会有什么灾祸;君王多次对其宠爱奖赏,并被委以重任,许多邦国知悉行正义之师的统帅受到奖赏,纷纷归向并依附,可以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

九二爻辞中有两个字顺便解释一下。

邦。《说文》曰:“邦,国也。”邦是形声字。从邑,从丰,丰亦声。“丰”意为“春季三月,庄稼遍地,蓬勃生长”。“丰”与“邑”联合起来表示“靠种植庄稼自给自足的城邑”。本义指粮食生产国,农业国,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古代直属于天子的地方叫邦畿(邦畿方千里—《周礼?大行人》);诸侯的封国和大夫之家叫邦家;诸侯的封国叫邦国。大的叫邦,小的叫国,后泛指国家。

怀。《古代汉语字典》解释为:“怀在金文是会意字,像将东西怀挟在衣中。安抚,依附,归向。”贾谊的《论积贮疏》说:“怀敌附远。”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舆()。甲骨文中的舆字像四只手抬着一个坐轿。本义指车厢,也指车。军队出征,或士兵不时用车运送战死者的尸体回来,不能知己知彼草率发动战争,或轻举妄动,都没有任何功绩可言。可谓“征战凯旋安万国,马革裹尸大无功”。

六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师左次”是核心关键点,对其正确解读才不会偏离要义。经注集大成者高亨在广览诸家注疏基础上认同“军队驻于左方则无咎”,这个注解颇值得推敲。

要解读明白这个问题,需要弄清楚何谓左与右,关系又如何。

《说文》说:“左:手相左助也。”“右:手口相助也。从又从口。”

丁再献、丁蕾的《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中是这样说的—左:根据隶定字形解释。会意字。从又从工。“又”意为“相助”“互助”“协助”。“工”指“工作”。“又”与“工”联合起来表示“按吩咐工作”“辅助工作”“协助工作”。本义指辅助。引申义指辅助的位置。

“左”本义是“按吩咐工作”。按谁的吩咐呢?按“右(手)”的吩咐。

“右”字从又从口,“口”表示“对左手吩咐”。自古以来,人类绝大多数都是“右撇子”,两手协同工作时,都是右手为主,左手为辅。右,形声。从口,从又,又亦声。“又”本义指“右手”“主力手”。“口”意为“吩咐”。“又”与“口”联合起来表示“主力手出手,并吩咐左手帮忙”。本义指主力手、可以呼唤左手提供佐助的手。引申义指主力手的位置。明白了左右及其关系问题,自然就明白“左次”是按照吩咐和命令行事。

考究论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军事行动,更应该科学严谨。“军队驻于左方则无咎”,如果左方是大海、沟壑、河流怎么安营扎寨?如果左方是悬崖峭壁,怎么埋锅造饭?如果左方是敌军漫山遍野埋的地雷,驻扎在那里也安全吗?主观武断拍脑门,老学究们在象牙塔里爱怎么拍,就怎么拍,在军事行动中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敌人不怕,糟糕的是事后自己害怕!战争不相信眼泪,更不相信“想当然”!

在军事战争中不能各自为战,不能各行其是。这与世界军事理论“服从乃军人天职”同出一辙,也是“师出以律”核心所在,是保证战争胜利的铁律。行军作战要遵从“服从乃军人天职”的纪律要求,做到这一点,就不容易招致失败等灾难,因为没有违背基本军事原则,能够保证行动步调一致。任何一个团队,做不到步调一致,就很难创造非凡的业绩。因此,对“胜败兵家乃常事,厚势保实勿懈松”要有足够的认识。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田”是象形字,就像一片阡陌纵横的田地。“囗”(wéi)为田的周围,里边的“十”像是伸向四面八方的田埂路。田的本义指种稻谷的生活。田又有在田野中打猎的意思,后用畋(tián)表示此义。田同“畋”。“田有禽,利执言,无咎。”用在田野打到猎物,比喻长子率军作战有所俘获,说明有战果就有发言权。

“禽”是什么呢?《尔雅?十七?释鸟》中说:“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古代汉语字典》说:甲骨文的禽字像下面有柄用来捕捉鸟兽的网。禽也表示猎获鸟兽。

委任有德长者统帅军队战无不胜,表明居中持正,行为有法度,必然获胜;委任无德小人,将运送战死者的尸体,大败而归,表明用人不当,必招致大败,将自食恶果。值得注意的是“贞凶”—如果选任德才不具备的“小人”,即使动机纯正,打的是正义战争,也摆脱不了败亡的灾难。

猎战有获激士气,统兵用人重中重;长子帅师以中行,次子战败归来凶;将帅选对吉而胜,用人不当师之凶。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大君(道德高尚的天子)颁布诏命,封赏功臣建立邦国和继承封邑(开国承家),小人决不可以重用,因为重用小人必将败乱邦国。

《周易正义》曰:“上六处师之终极,是师之终竟也。大君谓天子也,言天子爵命此上六(按:凯旋告捷封赏之时),若其功大,使之开国为诸侯;若其功小,使之承家为卿大夫。”天子颁布了诏命,分封功臣,是为了按功劳大小而公正封赏。小人决不可以重用,因为重用小人必然危害并扰乱邦国。

出师征战必须有严明的纪律,要号令整齐,行动一致,赏罚分明。

如果军纪不良,指挥不灵,必然会发生凶险。纪律严明有利于维护部队步调一致,军令畅通,是胜利的保证,每个战士必须严格遵守铁的纪律,接受约束,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基本要求是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军服从最高总指挥。严明的纪律是胜利的重要保证。

以上我们对师卦六爻进行了全视角深刻的解读,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黄寿祺、张善文的《周易译注》中关于师卦洁静精微的总论和阐释—师卦以“兵众”为名,阐发用兵的规律。卦辞强调两项原则:一、用兵的前提是“正”,即认为“能以众正”的“仁义之师”,可以“毒天下而民从之”(《彖传》);二、出师胜负的关键,系于择将得当与否,故必用贤明“丈人”才能获“吉”。六爻分别展示用兵的各方面要旨:初六极言严明军纪的必要,九二揭明主帅成功的条件,六三陈述失利败绩的教训,六四指出撤兵退守的情状,六五申言“君主”择将的标准,上六体现论功行赏的法则。胡炳文曰:“六爻中,出师驻师、将兵将将、伐罪赏功,靡所不载。其终始节次严矣。”(《周易本义通释》)从卦中所揭示的用兵要旨看,师卦堪称一部古代兵法的总纲;若从全卦反映的用兵须“正”的原则看,又可视为《易》者战争思想的提要。荀子说:“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此四帝、二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荀子?议兵》)。马振彪论此卦曰:“天下归德谓之王,王者之师有争无战。‘东征西怨,南征北怨’,民望之如云霓,从之如归市,所谓‘能以众正’,乃可王也。”(《周易学说》)此论似已道出师卦蕴含的早期军事思想的核心所在。

第六节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老子《道德经》:“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道德经》中关于用兵的说法如下:“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用兵打仗必须恪守贞正之道,以铁的纪律为保证,在具体战术上又要讲究出奇制胜。老子《道德经》中说: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不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根据在于—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第七节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在商战、竞争、博弈中,您做到了么?

用兵打仗,在战略战术实施上,做到知己知彼、知天知地才有胜算。《孙子兵法?谋攻篇第三》曰:“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曰:“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师卦警语箴言

坤上坎下危乱生 地中有水士兵众引众犯险有战争 拯救危亡需用兵兴兵当行仁义师 师众务必持贞正得道多助失道寡 仁者无敌敌胆惊自古民为兵本源 平战结合蓄农兵帅德持中而不偏 壮丁训勇纪律明三大纪律八注意 军风威赫敌胆惊师乃神器不轻妄 肩负使命神而圣师出正道顺民意 穷兵黩武罹否凶知己知彼百战胜 知天知地胜不穷征战凯旋安万国 马革裹尸大无功奇谋伟略藐敌人 军事思想放光明敌进我退保实力 敌驻我扰出奇兵敌疲我打歼灭战 敌退我追慎进攻胜败兵家乃常事 厚势保实勿懈松猎战有获激士气 统兵用人重中重长子帅师以中行 次子战败归来凶将帅选对吉而胜 用人不当师之凶武植栋梁征战场 文种基柱谋成功以正治国安天下 以奇用兵而制胜长平之战血教训 纸上谈兵葬性命开国承家以正功 小人乱邦切勿用广纳聚养民为本 不战而胜慰苍生刚中行险督天下 容民畜众国昌盛

最新小说: 菩提老祖,从南天门打到洪荒 全民御灵,我的灵宠是女僵尸 约克城的妖 开局无敌修为,召唤四名大帝护卫 诸天万界:都是我的打工人 家族修仙:我为镇族灵兽 开局成圣却做了上门女婿 玄幻:我的宗门强无敌 修仙丹师 玄幻:开局大限圣人!横推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