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农工商这一概念,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一直存在。而其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最早见于《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
先秦时代,可把人系统地分为两大类:自由民和奴隶。自由民除当权者外又有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组成,其中农工商为生产者,士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为支配者。
正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称得上士,因此那些士及自诩为士的人总有一种较之生产者和奴隶们的一种优越感,即士道精神。这种精神,类似于西方的骑士精神,东洋之武士道精神。
“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意识形态,因此各人所理解的士道精神也不同。然而所有人所谓的士道精神都有一个特征,不受一切类似宗教性质的蛊惑,以强烈的自我意识为中心观。
举个简单的例子,军队中武将和间谍就有各自所谓的士道精神。武将们普遍认为打仗就应该明刀实枪、沙场对阵之类堂堂正正地进行。而诸如荣誉、仁慈、军礼等对间谍来讲都视若无睹,因为他们的信念只有一个,胜利。然而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忠诚于自己所信任的人。
刺客方面的士道精神,无论为知己还是为名,在东周乱世中,所载与失传的例子数不胜数。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如豫让和专诸。也有以名为信念的,最典型的例子,要离刺庆忌。要离为骗取庆忌的信任而杀妻诛子、断臂立雪,称皆拜阖闾所赐。为吴国安定而舍家为公是虚,名欲熏心方是其丧失理智之根源。
后来,苏秦遇刺。一六国共相竟这么轻而易举地被刺杀了,如此极大地增加了刺客们的信心。刺杀,一种迅捷解决问题的方式,于私可复仇报恩、名垂青史,于公可防患未然、擒贼擒王。因此,“以吾之血,撼摇乾坤”几乎成了先秦刺客们的信条。
刺客们终保持着这种信念,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不行的。人类虽无爪牙之利却仍能凌驾众生之上,不是因为那两只创造一切的双手,而是因为拥有智慧的头脑。然而,如别的动物那样,人类也逃不过情感的束缚。因为有情感,潜能便会被抑制,如《孙子兵法?九变篇》中所讲“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在刺杀过程中,若是因情感纠葛而踟蹰哪怕一刹那,多年辛劳往往付诸东流!因此,必须绝七情,灭六欲,六根归于清净,方可心无旁骛地执行任务。不仅如此,不能如正常人那样生活,白天为避人耳目而掩面过市,夜里衣黑潜行,生死悬乎一线。一切的一切,皆是为了心中的信念、心中所向往的士道精神,并以此为荣。而能始终贯彻如一地执行,没有坚毅的信念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