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挽风在K城生活,有一个不痛不痒的职业,收入和时间相对稳定,倒是很方便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
不知道是因为34%是刚刚获得向“大多数”说不的权力,是马云也在34岁开始创业阿里,还是34岁大概率是人生的转型之年?总之,叶挽风到了34岁时,生活中自然就增添了很多焦虑。
工作和生活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波澜,每周和死党们聚会也依然兴致盎然,但时代齿轮缓缓碾动之时投射的阴影和隐痛,总会有更为敏感的人先知觉。
2014年起,叶挽风自然而然就参与到了更多的创业构思和实践。关系范围中的不少伙伴有的早已在市场挣扎多年,有的刚刚觉醒。叶挽风对待朋友素来热情真诚、积极负责,对于事业合作和创业合伙,朋友们都对他非常欢迎,也非常期待他带来的助力。
对于市场和机遇,体制内和体制外,金融和实业,叶挽风都有很多深刻的思考和见解。创业,谨慎和准确是务必首要的条件。经过非常客观地自我评价,既没有能商业化的技术和产品,也没有可靠的渠道优势,结论要么是只能依附于现有存活的实体,要么只能选择门槛最低的方向先入行。
一些真正具有技术优势的,比如爱网咖,在网吧管理系统和技术、点单系统和硬件技术应用有自主能力,需要向省会城市、一线城市扩张。但这样的合作需求和机会,仅仅提供给投资人和具体执行人,以进行不共享技术的复制性扩大规模。
另一些还仅限于观察到市场亮点、个别现象,有意愿但拿不出核算计划,也没有低成本进入市场渠道的,就只能作好记录、参与讨论和长期观察。
当真正想参与到市场创业并稍作尝试,叶挽风发现不但没有减轻压力,反而更加重了焦虑,开始出现一些躯体化症状和不正常的思维云集。
或许,甘于日常的生活,用表面的成就和认知水平,是足以麻痹危机感,放弃对未来主动的最好办法?又有多少人甘愿停留在眼前触碰可及的局限,任凭他人主宰有限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