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综合其他 > 文心雕龙新译 > 正文 第二十五章 书记的范畴

正文 第二十五章 书记的范畴(2 / 2)

何谓法?《吕氏春秋•纪仲春•情欲》有言:“故古之治身与天下者,必法天地也。”(古代凡修身治天下者,必定遵循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所以“法”就是“象”,其义在于依照、模仿或引申为遵循。在军事领域,尽管没有必胜不败的法则,但是在通常应对办法之外,必定还会存在着能够趋利避害的奇思妙想。所以,凡提供战略战术的军事参考书,通产冠名“法”。比如《司马法》《孙子兵法》等。

何谓制?《说文解字》讲:“制,裁也。”即像量体裁衣,亦如就范制器,一般指由上级制定标准、规章和制度等,而下级来遵照执行。例如汉文帝时期政府曾出版过《木制》《兵制》《服制》等规范制作的书籍。

何谓符?作为通用器具或文本名称,“符”在音义上等同“孚”,即“信物”。古代的“孚”为何被视为信物,因为卵在孵化时能够在特定时间内破壳生物,故代表守信,因而值得信赖。凡称为符者,一方面作为军队征战中或君王诏令时的通行信物或交接凭证;另一方面在商贸流通领域,包含着做人做事都应该如同《周易•中孚》卦辞一样,务必“诚信立身”。符作为信物,在夏、商、周三代一般用玉来制作,到了汉代改用铜制或竹制,在魏晋以后简化成为文书证明了。

何谓契?远古没有文字时代,人们结绳记事,这种绳子的“结”就是“契”的字形和意义的源流。例如:现今羌族和胡人依然使用计数交易,而商贩有的货币单位用“缗”,都是古代结绳为契的遗风吧。

何谓劵?其本意为“束”,是指捆扎或包裹成一体的样子,引申有约束、限制或明令规定,目的是通过约定,来防止弄虚作假。姬周时代,券书一分为二,约定双方各持一半,故又称为“判书”。古代所谓“丹书铁券”,是帝王赐给有特殊功勋的人,令其世代享受某些特权的信物证明。例如汉代王褒为购买奴仆撰写的《僮约》一文,则是“劵”文的楷模啊。

何谓疏?在政务或商贸中用于表明诚信的“疏”,等同“布”,即将东西罗列清楚,以保证明确无误。一般适用于琐碎器物或某些像贵重物件的登记说明,并且应属于短小文书,才可称为“疏”。

何谓关?杨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或《别国方言》)一书中记载“关,闭也。”其实,像常言“关门闭户”成语中,关和闭是同一个意思。所以,通常“关”是交通要道中像咽喉一样的关键部位,其开启或闭合在保障运行畅通与否方面,处于举足轻重,或说至“关”紧要的地位。在政务中表明“关”的文本,旨在强调政治清明需要政令通畅,因而事前需要熟知和了解其中的关键所在。例如在《韩非子•问田》中有这样一句话:“孙亶回圣相也,而关于州部。”(大致意思:公孙亶回之所以成为圣德贤能的相国,是因为他从地方官员提拔上来,熟悉政治要务的关键所在啊。)这里面的“关”就是这个意思。

何谓刺?在政治事务中标明“刺”者,内含“达”的意思,并有谋求达到某种显而易见目的之功利。像《诗经》所谓“美刺”的艺术功用,以及《周礼•秋官•小司寇》所谓断案的“三刺”,即“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等,都如同针灸刺穴一样,之所以逐步紧逼,或旋逆提深,都是为了祛病疗伤的目的和功效。

何谓解?作为文本的“解”,等同“释”的意思,即讲清楚或分析说明。如同解开绳结一样,遇到疑难困惑问题时,一般通过稽查例举,给予讲解说明。

何谓牒?本意像叶子一样,把许多记录文字的简牍或纸片编织在一切,恰似树叶挂在树枝上。例如《汉书•路温舒传》上说:“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路温舒收集沼泽中蒲草,剪成片段,然后编制在一起,在上面书写记录。)讲述的就是“牒”的形制。在政务中,官员之间用牒的形式交换意见或提交建议等。另外,还有一种类似牒文的形制,但上面记录文字十分纤细密集,故称为“签”。因为“签”本意就是纤细的意思。

何谓状?“状”原本是描绘具体形貌。因为形态体貌的描绘,必须符合实际原貌,所以贵在实事求是。以往死后的社会贤达人士,都要表彰追谥,因而需要书写一篇显现逝者生前事迹的行状。像这种用途的“状”,应属于这一类文体中较为重要的作品吧。

何谓列?“列”在此就是陈述、辩解,或为形象化的解释,就是将某种事实罗列清楚,以便于一目了然,借以增加说服力。

何谓辞?笼统的“辞”是人与人之间言谈话语的字词语句。其无论口语还是书面,关键在于如何把自我意欲表达的心思,不单是明明白白地告知对方,还要用心于如何达到预期效果。据《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郑国子产出使晋国,尽管把晋国简陋宾馆的围墙都拆了,却凭借一番说辞,不仅赢得了晋国尊重,而且还为其他诸侯国赢得了好处。所以说,亘古至今,修辞善言绝对不可小觑啊。

何谓谚?本意特指流传民间的语言,其特色就是直白、本色,也就是直言明说,即属于不需要刻意添加修饰装扮的言语文字。例如《孝经•丧亲章》中便有“孝子之丧亲,言不文。”(孝子在父母丧事中言语不需要文质彬彬)的句子。因此,吊唁的“唁”也可通假为“谚”字。民间的谚语一般普遍浅显易懂,而且非常朴实无华。例如在贾谊《新书•春秋》中记载的周代谚语,像“囊漏贮中”(装粮食的口袋即便破损了,漏了的粮食仍在。)既是当时十分粗俗而浅显的语言。再者,像《尚书•牧誓》中“母鸡不司晨”(母鸡在早晨不负责打鸣报时)和《诗经•大雅》中“因忧而老”(多愁善感催人老啊)等古代谚语,虽然粗俗浅陋,却都被经书典籍所引用了。另外,陈琳《谏何进召外兵》中引用“掩目捕雀”,潘岳在哀唁中使用“掌珠”“伉俪”等词语,也都是来自民间的通俗谚语。所以说,人世间最为粗俗浅显的话语某过于民谚俗语啊,既然经书圣贤都曾经著述引用,那么作为通行文本的书记簿籍又怎能忽略他们啊。

通过上述分析隶属书记体例中的六类各四条的不同名称内涵,在义理上,他们之间不仅交相呼应,甚至相辅相成,但在文辞特征上,则有的彼此泾渭分明,有的自始至终朴实无华,有的不必强求辞藻,反而任由粗糙精微混杂其间。所以,用于书记的文体格式,贵在就事论事,若论其精妙纲要,其实就在于“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之所以如此,因为落实到具体事务的记载或交流中间,在整体句式内容方面,如果缺少了一个字,便可能引起歧义争执;如果多了一个字,很可能意思完全相反。所以像这种文案性的错误或误导,属于政府各级官吏都必须要严加防范的纰漏或疏忽。然而,恰恰在这一点上,又是一些粗枝大叶或华而不实的书记作者,最容易忽视而常犯的错误,甚至一些才华盖世并创作了鸿篇巨著的名家学者,反而常常失足于书札笔记之中。这就如同善于相马的九方堙,虽然能够识别千里马,却辨别不清楚一匹马的毛色和雌雄一样。毋庸置疑,言语文辞如同身体披上华丽色彩的服饰,而文章篇籍更是王朝邦国是否福瑞吉祥的昭示炫耀。所以说,凡文坛雅士,都需要深思熟虑上述道理,更需要谨小慎微而求真务实啊。

总而言之:文川书海汇汪洋,书札笔记集末流;金相玉质风光好,木讷朴实旺生机。百花齐放道春色,姹紫嫣红法自然;世间纷纭多少事,功过是非片纸间。

最新小说: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开局贪污十万两,女帝跪求我再贪点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与你相守在七零 悄悄不再悄悄 四合院:摸鱼生活之我有聚宝盆 她逃,他追,和离后王爷他哭惨了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九叔:开局大威天龙,破戒马丹娜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