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艘萨拉米斯级快速巡洋舰分别两两并排,位于战列舰的二点钟方向、六点钟方向以及十点钟方向。
他们的分别是位于二点钟方向的波特兰号、加尔各答号。
位于六点钟方向的太子港号、多米尼加号。
位于十点钟方向的汉密尔顿号、斯特拉斯堡号。
而就在道格拉斯组织着阵型的时候,诺列斯命令莱比锡号射出橙色的信号弹,示意开始进攻。
吉翁军s部队分成两队,以v字向着联邦军箱型防线靠近,运动和速度是一切战术的核心,强则迂回包抄,争取分割歼灭,弱则发动侧翼攻势,在不间断的小规模拉扯中撕碎敌人的阵型,起码李尔是深信这一点的,从军校的模拟战开始,他就偏爱这一套,以至于他所有的战术都带着浓郁的运动战风格。
正好,目前战场上机动性最强的就是s部队了,而且携带c型装备的吉翁军s部队也不用担心无法破防,根本没有办法撕扯对方阵型的问题。
因为c型装备有核弹,而核弹,即便是在今天,也依然是‘一切问题的最终答案’。
不了解这一情况的道格拉斯选择了密集防御的箱型防线,便是这一战最大的败笔。
原本用来应付战斗机的箱型防线原本对付防御力和攻击力都相较高得多的s就比较吃力,而面对携带有核弹的s就更是如此了。
当然,核子火箭炮的射程是比较有限的,它的攻击距离远远的低于联邦军米加粒子炮的距离,所以联邦和吉翁双方交战的重点就在于s部队是否能够贴近联邦舰队。
能够贴近,联邦必败无疑。
不能贴近,就只能被联邦的炮火生生的耗死。
李尔显然不是那种会让自己的部队被耗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他才避开了正面联邦战舰的火力密集区域,而将部队分成了两支,要从舰队的侧面火力薄弱区域发起攻击。
因为在摆出箱型防线的情况下,在战舰集群的侧面,总是有些火力是会被自己的战舰挡住的。
联邦军方面的攻击是从200公里的位置开始的,通常的舰队炮战开始的距离都是在100—200以内,倒不是说米加粒子炮的射程只有这么短,正相反,和未来使用e-cap技术(注一)的s用光束兵器不同,战舰搭载的大型米加粒子炮直接连接战舰用的米诺夫斯基粒子反应炉,在出力上有着s无论如何也不能相比的优势,在米加粒子射流衰减、分散到无法产生威胁之前,至少也有上千公里的射程,
但是米加粒子炮尽管被不明原理的人认作是光束兵器,但它和光并没有任何联系,它是由米诺夫斯基粒子高度浓缩的粒子射流,移动速度和光速天差地远。
而且它还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它的动静非常大,因为在开炮前它有一个浓缩粒子的前置动作,这个动作是可以用设备检测出来的,所以才会有高能反应的说法。
正因为如此,当交战距离超过了200公里以后,米加粒子炮就可以通过规避动作进行回避,毕竟和落点成谜的实弹武器相比,米加粒子炮的高精度即使优点,也是缺点。
在射击的同时,联邦战舰的高射炮手们也在炮位上严阵以待,但他们的战斗距离是一万米左右,所以他们只是通过光学设备看着渐渐逼近的吉翁s部队,手上满是汗水。
事实证明,想用舰炮阻止灵活的s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在200公里到50公里的这段距离,吉翁军s部队没有任何损失。
真正的战斗是从30公里的位置开始的。
————分割线————
注一:e-cap(energy capacitor),即是能量库容装置,一年战争时期几乎所有使用光束兵器的s或者a都运用了这一项技术。
一年战争时期的s因为反应炉出力的问题,无法像战舰一样使用光束兵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联邦军开发了这项名为e-cap的技术,其原理是利用e-cap装置把米诺夫斯基粒子储存在一个高能量的压缩状态,因此只需要极少量的能量就足够制造最后的压力使其产生缩退为米加粒子。
但是因为e-cap装置的充能只能在战舰级的反应炉上进行,在用完了e-cap装置储存的粒子和能量之后,s必须回到战舰上进行补给,而e-cap本身储量是很有限的,就连一年战争时期最强的s之一rx-78-2高达的e-cap储量也只能支持光束步枪连射16发,这个数字甚至很难支持一场小规模的战斗,而其造价和维护费用又非常的高,在使用和维护上都很不方便。
所以在一年战争之后,联邦军的后续机体吉姆·改又开始使用实弹类武器,这个问题直到在数年后的0087才得到解决,名为e-pack,即是能量包装的技术,使得s不再受限于e-cap的储量,而是可以利用弹匣一样的e-pack装置进行弹药补给,造价和使用方便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格里普斯战役之后的s迅速开始普及光束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