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工业皇帝 > 第两百〇一章 开始发难

第两百〇一章 开始发难(1 / 2)

 李建城一开口领头的几位大臣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今天这事处处都透着蹊跷.但是此刻李建城判决已下,大伙一嘴的话都被堵在了肚子里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只能看李建城表演.

李建城招了招手,王安就将一份卷宗交到了李建城的手里,李建城打开卷宗说道:"朕记得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朕觉得这话很有道理.朕个人来说与我大明万万百姓相比,朕当属于最轻的一个."

李建城首先说了这样一句话,这话就叫朝臣们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了,为什么这么说!这其实有些历史了,也和明朝的那些奇葩皇帝有关,比如说洪武大帝朱元璋,他就对孔孟并没有什么好感.洪武二年朱元璋下诏孔庙祭奠只在曲阜,不需要天下通祀.刑部尚书钱唐上疏曰:"孔子垂教万世,天下共尊其教,故天下得通祀孔子,报本之礼不可废."朱元璋不听,后又有刑部侍郎程徐等上疏,久之,乃用其言.

如果说朱元璋对孔子还算仁慈的话,那么对孟子可就没有什么仁慈可言了,简直是恨之入骨.朱元璋曾经看《孟子》一书,读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人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言论的时候.非常恼火,他认为这tm就是对皇权的挑衅和大不敬,说:"这老头要是生在今日,老子岂能放过他!"于是朱元璋下令把孟子赶出了文庙."罢其配享".并且下诏:"有谏者以大不敬论."

当然还是有人进谏.依然是这个钱唐.这个象山人相当地固执,朱元璋的诏令刚下.他就"抗疏入谏"曰:"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

这是朱元璋的,明成祖就更了得了.成祖当年立位时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想找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人来给他写召书.于是就找了他找了当时非常有资质和影响力的方孝儒,而方孝儒却是不肯答应成祖不愿意给他起草召书.于是成祖恼羞成怒就把方孝孺的朋友门生等抓起来作为十族,全部杀掉.等到朱棣把方孝孺的十族共八百七十三人全部杀光,再把方孝孺磔于市.磔刑,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千刀万剐.

在明朝这个时代就已经不缺少对学术界的重大动作了,所以李建城个人来说他也并不害怕那些所谓的士林学子了.有太祖将孟子请出文庙的前科他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会太过分了,所以李建城也不在乎乱搞学术.话虽然如此.但是李建城还是不敢懂根本,成祖是针对个人,太祖不是最后也没有杀那钱唐吗到底也是有顾忌.

太祖对孟子的学术嗤之以鼻,而现在的李建城却特别提到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正确性,这对大多数大臣来说是一个好的信号,起码皇帝开始学习儒学了,这对这些大臣们要儒化皇帝有着天大的进步.

可惜的是他们根本不理解李建城,李建城接着说道:"所以朕特别提倡以民为本的精神主张,要求诸位效仿!这是君与民的关系.那什么是社稷就朕理解社稷就是这江山国土所构成的一切体制,这社稷即是江山也是在场的诸位!"

李建城慢慢的说着,在场的大臣们也都听着,可他们依旧不知道李建城到底要说些什么!虽然李建城夸耀了孟子的学术是一个大进步,但是这好像和李建城刚刚说的主题没有关系.李建城道:"所以今天有个问题朕想要问问诸位.朕说这社稷就是诸位,那诸位回答朕,若是这社稷亡了,诸位会怎么样呢"

李建城的话让在场的大臣都不知所错,急转直下态度跨越太大了,他将所有人都说成社稷又说社稷亡了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内阁首辅方从哲就首先问道:"陛下,恕微臣愚钝,不知陛下所指究竟何意."

"呵!朕是何意方首辅你不明白朕难道说的不是社稷将亡吗"李建城直白大声的说道,语气还带了点火气!

李建城这话一出不由得让满朝文武一阵躁动,大伙都不知道皇帝怎么说出了这样的话.李建城也没有解释,他直接让王安拿出一个奏折交给方从哲,方从哲十分疑惑他拿起奏折一看就大惊失色.

他失声道:"这…这不可能…"

大臣们见他这种表现也都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反而疑点更重了这到底是什么事此时韩旷也问道:"首辅,到底是何事"

方从哲自知此事是要栽在皇帝手上了,他将周折递给韩旷说道:"你自己看吧!"

最新小说: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