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珉吃过饭,检查了一遍哨位,又到周边熟悉了一下环境,回来之后就钻进睡袋睡觉了。
秦钟、倪二、贾芹则轮流睡觉,轮流执勤。
下北河这里比较偏僻,沙棘林中也没有什么好的牧草。所以,那些放牧的人,也不会到这里来。
不过,还是会有一些牧民在这附近放牧的。最近的一次是中午,离这片宿营地只有不到四百米远。好在没在这附近逗留过久,只有半个多小时就走了。
这也是那两个牧民运气好,没发现这里的情况。若是发现了,他们的小命,怕就是没了。
他们万万想不到,自己其实是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儿。
下午四点刚过,天突然阴了。紧接着,就下起了雨。
草原上气候多变,下雨也没什么奇怪的。有的时候,八月甚至就下雪了。
但是这场雨却有些特别,下起来就一直不停,而且越来越大。这在秋天是比较少见的。
一直到晚上六点雨还没有停。
因为下雨,天黑的比较早。所以,府兵团就提前出发了,一路上雨还是下个不停。
草原上的土,都是黑黏土。一下雨,土就变得又湿又滑又黏,马走起来,也变得艰难了不少。
因为是阴天,没有了月亮,放眼望去,尽是一片黑暗,能见度很差,有的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查看一下路面才能继续前进。行军速度也不可避免地降了下来。
好在他们都是经过夜间和雨雪行军训练的,速度虽然降了下来,却一直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凌晨三点过十五分,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红石砬子。
红石砬子,顾名思义,就是一面悬崖峭壁。
只是这面峭壁实在是太长,太高了些。
长足有十里多地,高有六七十米。全是立陡的悬崖峭壁。
因为人不能从上面下来,所以,这里是鞑靼人防守最为疏忽的地方。
在其他的地方,每隔200来米,就有一个鞑靼人士兵或者当地的牧民,在监视着温都拉山,一旦发现有人从山里出来,就会发出预警信号,附近的巡逻队和驻军,就会在第一时间赶过来。
这一段十来里的悬崖区虽然没有安排明哨,但是,在两侧,却各有一个30人队驻守。所以,要想抵达接头地点,还必须先消灭掉这两个鞑靼人小队。
这一夜,雨一直下个不停,直到现在雨势也没有减少。
大雨虽然给府兵团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也带来了有利条件。
一路上行军的的痕迹被掩盖了,鞑靼人的防守也松懈了。
在靠近红石砬子原来有哨兵的地方,现在也没有哨兵了。
红石砬子东侧,有两个毡房,那就是一个30人队的住处。
倪二带着一个排摸了过去,负责解决那里的敌人。
秦钟带着一个排,继续前进,准备解决红石砬子西侧的那个30人队。
贾珉、贾芹,贾桥各带一个班,高大壮带着亲兵队,负责清理红石砬子延长十里地区。搜索可能存在的暗哨和在这里躲雨的哨兵。
半个小时候后,三个班和亲兵队在红石砬子中部会和。地面已经清理干净,除了亲兵队发现并处置了两个躲雨的鞑靼人之外,没有其他发现。
十分钟后,倪二带队赶到。东部两个毡房里的鞑靼人正在睡梦中,他们闯了进去,一顿短铳,弩箭,加上刀砍,解决了全部敌人,自己无一伤亡。
按照原来的计划,在今天凌晨四点,卫若兰和长安公主他们,将会从红石砬子的中部,放下一个藤索,然后那些人将在在这里索降,与贾珉会和。
从这里撤退后,在三十里外,重新进入温都拉山麓的密林中,白天隐藏一天后,晚上再顺着原路返回。再次抵达小北河沙棘林度过白天之后,再用一个晚上,返回卜奎。
长安公主的人,是接受过索降训练的。太子的随身护卫们,是否进行过索降训练,不得而知。
贾珉估计,他们是没经过训练的。所以,就按照没训练做的预案。特意叫卫若兰和立春提前五天赶到那里,叫他们进行一下训练,并带去了盐和一些干肉,叫他们恢复体力。
人长时间不吃盐,肌肉就会变得无力,通俗地讲,就是没劲儿。给他们带去盐,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现在,贾珉他们已经按时抵达了接头地点,就等着上面放下藤索了。
所有的人,都在焦急的等待着。
“来了,藤索下来了。”
高大壮第一个喊了起来。
“来了,落下来了。”
更多的人,兴奋地叫了起来。
虽然还下着大雨,仍掩饰不住兴奋的热情。
藤索终于落地,这证明,卫若兰和立春已经成功地找到了太子他们,开始撤退了。
藤索有手腕般粗细,用温都拉山里的野生猕猴桃的藤子编成。这种野生猕猴桃的藤子很长,很柔软,在温都拉山里到处都是。编出的藤索非常结实,可以同时索降六七个人。
倪二抓住了藤索,开始摇晃了一阵,然后地等待上面的反应。一会儿,藤索从山上面摇晃起来。
这证明,上面已经知道下面来人了。
接下来就应该开始索降了。
但是,等了十分钟,上面还是没有什么动静,不见有人下来。
又等了十分钟,还是没有动静。
秦钟带着人回来了,他们已经和成功地消灭了西侧的30人小队。只要上面的人下来了,就可以立刻撤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