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综合其他 > 汉末豪杰传 > 第二十六章 高武在煎熬

第二十六章 高武在煎熬(2 / 2)

“高都尉且请宽心,我们已经派人去和汉军联络,商议放归你回汉军一事,今晚稍后便会有结果。沃茨来也只是跟都尉随意的聊几句,都尉不必紧张。”

高武尴尬地笑笑,心里却是对张曼成所说的已有人去汉军营中商议放了自己的事激动不已。

“不知神上使有何指教,想跟我这个手下败将说些什么?”

高武的表现让张曼成有些失望。

其实他来找高武也就是随便聊聊。他有些好奇在这些士族当中,是怎样看待他们黄巾起义的,他们对大贤良师张角,对自己是什么样的看法,又如何评价?

这些都只是他个人的好奇。尤其是在遇见张凡之后,在此之前,张曼成是很少去考虑这些问题的。

但是现在,黄巾大势已去,张凡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竟然异想天开的想要跟高武他们合作,而且那番“官商可以勾结,为什么官匪不能勾结”的论调竟然说服了自己。所以他才会很好奇,他们黄巾的这次起义在这些士族的眼中到底算是什么?有多少意义?这些都是他自从广宗城破,逃出来之后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看到高武这样的表现,张曼成就知道,他应该得不到这个高家新一代的翘楚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了,所以也就有些无趣。不过,该问的还是要问问的,不然这漫漫长夜还能找谁聊点别的什么吗。

高武不是个一无是处的草包,当然看得出张曼成已经有点心不在焉,也知道他到底想听到些什么。不过,那些话他真的敢就这么赤裸直白的说出口么?至少现在不敢,马上就要脱离虎口了,何必为了一些无聊的原因再让自己陷在这里脱不得身?所以,不敢说阿谀奉承之词不绝于耳吧,那也是好话说尽,赞不绝口。

其实高武跟张曼成所聊得话里虽然尽是些好听的不乏谄媚的言语。但是也不全是些空话假话,毕竟也是士族子弟,这点基本的素质还是有的。大贤良师在冀州经营这么多年,偌大的名头他们这些冀州士族没听说过那才叫怪事,而且他们这些士族九成九的都是曾经将张角奉为座上客的。

自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诸子百家虽然除了儒家愈发兴旺发达,其他各家都是日渐没落。但是,这没落和没落之间也还是有区别的,道家、法家、墨家、纵横等等各派学说,也并非就销声匿迹。

就以道家而论,一直以来道家其实走的都是上层路线。专一的潜心自身修炼成仙,以求长生为目的的各种丹药,无为清净的黄老思想等等这些在上层的士族豪强圈子里还是很流行的。

也就是张角在道家之中也算是一种另类,常常的游走于民间传教,以符水咒说治病救人,还在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编写成了本《太平经》,那是“善道教化”的典型,可以说是道家这一代里扛旗的人物。虽说更受底层的穷苦大众拥戴,但是也不妨碍他成为士族高第的座上客。

所以,对于张角其人,高武那也是的确有些了解并且真心地佩服的。只是后来张角率领太平道造反,因为立场不同,高武才不得不与黄巾为敌。要让他说对张角也好,对太平道也好的正面印象,那肚子里也是有些真货的,这时候说出来,也都是应时应景的。就看张曼成到底能听进去多少,又愿意信多少而已。

气氛看似热烈,但是却又清汤寡味的聊了一会儿,张曼成就起身告辞。

高武在张曼成的脸上看不出什么异样,也不知道这位爷到底怎么想的,只是看他起身时因为牵扯到腹部的伤口而身形一晃,就觉得自己的心里紧张的一揪。

这伤口,怕是一辈子都会被此人铭记于心吧,但愿以后莫要再落在此人手里。

高武心里胡思乱想的没个着落,也不敢问到底什么时候放自己回去,只好就看着张曼成离开,继续的枯坐帐内,神思不属。

最新小说: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开局贪污十万两,女帝跪求我再贪点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与你相守在七零 悄悄不再悄悄 四合院:摸鱼生活之我有聚宝盆 她逃,他追,和离后王爷他哭惨了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九叔:开局大威天龙,破戒马丹娜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