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大明朝的底气(2 / 2)

土木堡一役,二十万明军,精锐中的精锐,全军覆没,而也先部竟然无损失,众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心中五味杂陈,朱祁钰迫切的问道:“于尚书,那京师还有多少待战之兵?”

“两万余老弱病残!”于谦给了一个让人绝望的数字。

两万老弱病残,对战五万精锐,显然优势在瓦剌。

所以,这仗还怎么打?

朱祁钰愁眉紧锁,他本是一个闲散王爷,诸事不通,忽然被推上了这个位子,一点心里准备都没有,这一刻,骤感压力如巨山倾覆,渐至窒息,忽想起了儿子朱见滢的话,既然什么都不懂,便让懂的人去操持,莫做外行人指导内行人的糊涂事。

“于尚书,可有应对之策?”

这也是六部、孙太后、内阁、百官等所有人都想问的,大家都被绑在了大明这条战船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休戚与共。

“臣有三策。”于谦凝眸,冷静道。

“其一、以郕王殿下监国摄政之名义,发布安民告示,昭告四方,稳定军心。”

“其二、坚壁清野,不给来犯之敌粮草补充。”

“其三,征调部队,进京戍卫。”

其一、其二都好办,其三如何征调部队,大家不解,于谦解释道:“征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南京、山东备倭军,长江以北的运粮军,以及主力浙军。”

“若以上部队能准时到达,则届时京师将拥兵十多万余,取精锐之士,整编十军营,分守京师九门,北京城高三丈三,城围七十余里,以也先部之兵力,守城绰绰有余。”于谦说的底气十足。

十多万兵,对战五万多精锐,再倚城墙之利,大明似乎有了与也先部掰掰手腕子的底气,肃穆的气氛缓和了不少,毕竟人数占优,全然当做了心理安慰。

于谦继续汇报道:“同时收罗前方溃败士军,谴督察员御史以及各科给事中,京师就近诸地,征募京军,即刻操训,整军备战。”

“好!”吏部尚书王直点头道。

“令九门提督、五城兵马司联合工部,巡防城墙,若有损毁处,应立即修葺,重修城池防御工事,清淤护城河,抵御骑兵。”

“于尚书,所需之物请呈报工部,本官即刻着办,定不误事。”工部尚书俞士悦肃声道。

“工部存留武备多少?”于谦问道。

俞士悦早就准备好了,取出一个单子念道:“北京武备库悉数用于北征,南京武备库有盔、甲二十一万套,铳八万、火枪三万,炮一千,神箭四十万,据居庸关守将罗通来报,土木堡遗弃有盔九千顶,甲五千多件,火枪一万一千杆,神铳两万只,神箭四十四万多支,火炮八百余门。”

“多久能运到京城?”

“一个月,只要一个月,我工部全部都运来。另我工部一个月内,还可产五万盔,五万甲。”

“尽力运。”

“户部存粮多少?”于谦又问道。

“八百万石!尽在通州”户部尚书金濂道。

那么问题来了,粮食怎么运进城,须知京师兵力本就不够,无法沿途护粮运粮,为了不资助也先部,金濂狠心道:

“昨日户部校准城内余粮,共一百二十万石,以十万大军消耗,可供两个月,也先部绝不可能留在京师两个月,若通州的粮食无法运来,索性一把火烧了,绝不能以资敌用。”

大家被这话惊到了,八百万石粮食付之一炬,这简直无法接受,若在平时,可供京城一年所食,但目前的困境摆在眼前,就是无法运来。

“战后,若是追责,本官一力承担,总之,绝不可资敌。”户部尚书金濂咬牙道,已至花甲之年,好不容易官居二品,可谓豁出去了。

正在所有人计穷之际,于谦道:“不用烧毁,令受命入京的军队,皆由通州来,士卒自取运粮,如此可两尽其用。”

八百万石粮食,由十万兵运,即使运不完,剩下的烧毁也不心疼,真是个好办法,由此运粮问题初步得以解决。

郕王朱祁钰放权,在于谦的一系列统筹安排下,内阁拟定书文,六部全力配合,司礼监太监金英、兴安、御马监太监曹吉祥同时应声,作战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兵部的廷议刚结束不久,郕王府临台湖湖心亭,钓鱼的朱见滢,就接到了成敬通过锦衣卫,递来了密报,是兵部的具体作战计划。

临台湖上,夕阳斜影,秋波泛泛,三两缕清风,裹挟着桂子花香,朱见滢放下了鱼竿,仔细看完后,笑了,喃喃道:“于少保,终究还是你,国士也!”

八月十九日始,各部全力配合,中央喻令紧急下发地方,上下一心,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总动员,大明王朝这座潜力爆表的战争机器,全马力运行中。

这便是兵部尚书于谦,获胜的底气!

最新小说: 从养尸开始肝出个左道仙君 质疑,理解,成为圣主 我在东京斩断不死 我的提瓦特修仙之旅 我能提炼技能 我在漫威当魔王 我能一次次回档重生 重生之推手人生 好一个气运人间 泼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