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2 / 2)

另一个重大变化是,巡按御史获得了本不该让监察官员执掌的行政、军事大权。明中叶以后,中央政府推向地方的新政,害怕地方官员不积极,打折扣,干脆让巡按御史携带御旨,一竿子插到底,架空了地方官。

如在浙江推行的“一条鞭法”,在湖广推行的“画一法”,在广东推行的“均平里甲法”,都是由巡按御史直接操作的。大政方针的推行,已经看不到地方官的影子,就是修桥、铺路等行政事务,地方行政和官也需向巡按御史请示后才敢拍板。甚至巡按御史对军事指挥也逐渐染指,巡按御史不发话,将领不敢擅自作战。皇帝们的本意是让巡按御史制衡地方的专权,这样一来,却形成了新的地方专权。后来明末不少权倾一时的显赫人物都做过巡按御史,这位熊廷弼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更别说他所巡按的地区是辽东。

在明代巡按御史的区域划分中,有三个地方是作为特殊个案而独立存在的。分别是甘肃、宣大、辽东。这三个地方都是最重要的边境军区,此三处巡按御史本系中差,但嘉靖时规定,仍然必须于其它中差回道御史中择差,实质上提升到了最高级的大差规格,此中规定十分严格。盖因此三地年年打仗,没有出色能力的巡按御史在这里根本无法展开工作。

更不要说到了现在这个万历年间巡按御史们已经成了统领军政大权的地方实权人物,没个两把刷子如何统军服众抵御外敌。比如前两年的辽东巡按王庭初任御史,就被差巡按辽东,都察院便以此遭到极大非议,被斥为“无一毫为地方之心”,闹起不小的风波。

明代中后期巡按御史的权力之大简直难以想象,想要整人那简直是毫不费力。怪不得小婉说高淮的倒台可能和熊廷弼有很深的关系。他当时就是辽东巡按御史,和高淮一样同为中央下派干部,大概也就是他有手段有能力对高淮下手。

反正印象中熊廷弼史上称他曾经三入辽东,萨浒徐之后是第二入,后来还有一次是别人打了大败仗把他给连累了,最后落得个传首九边的下场。那次之后他就死了,自然就是最后一次。那麽第一次入辽东应该就是以巡按御史的身份来到辽东的,难道他真的像小婉所说的那样,其实真实的身份是万历秘使,前来追赃的不成?

真没想到区区一个高淮藏金竟然牵动了如此之多牛人的目光,努尔哈赤、熊廷弼等等这些重量级的历史人物都在其中或明或暗闪动着身影。想到后来熊廷弼奇迹般的在明军接连惨败并且已经败的对八旗军闻风丧胆的情况下还能稳定住局势,集结统合各方出关军队十余万,甚至有步步为营渐进渐逼专守为功的意思,没有大笔银钱是根本办不到的。

那麽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况且依照岳翔设身处地亲眼所见所闻,估计后来的那种局势下有钱在辽东也卖不到粮食。那麽从关内运粮的成本就更要高出数倍,还有置办的那些火器大炮、兵甲刀枪,给士兵发的饷银以提升士气,这些都是需要成千上万的银子才能成事的。

而万历的抠门爱财如命乃是全中国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后来他的儿子福王继承了他的这个傻逼性格),从他的一贯表现来看他也不可能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补贴前线的官兵,国库更是早就空虚了,所以朝廷的支援必然有限。熊廷弼能够在短短一年之内作出那样的成绩,更多的只怕还是要靠自己想办法解决。

也许他找到了某个不为人知的财源也说不定……只有这样才解释的通。熊廷弼虽然被后世称为辽东三杰之一,但是辽东三杰也是人不是神仙,他们办事也得遵循着人类的世事规矩来,甚至有些困难他们也无法逾越。

所谓的名将并不是所谓上嘴唇一碰下嘴唇散发一下王霸之气就有成群结队的手下跑来他面前誓死效忠,大多数人都是奔着利益去的,只有让他看到了跟着你混的利益所在才能驱使的动他们。要是跟着你连饭都吃不饱,谁还去为你卖命?

连李自成这个造反的文盲还知道喊一句不纳粮的口号收买人心,那些饱读诗书的官场老油条们更没理由不清楚这个道理。

而普通当兵的兵丁们就更加现实了:当兵吃粮,吃粮当兵。他们连皇帝老子长什麽样都没见过,大字不识一筐,你跟他说那些个忠义道德的白痴话根本屁用没有。况且说这些话的人大多数自己也不配讲这些话,所以更没说服力。他们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加入军队能有口饱饭吃,干着把脑袋别到裤腰带上的买卖就是这麽简单的一个要求。如果连这也满足不到的话,谁也没兴趣白白送命。

古往今来战争的主体并非某些历史上所谓的名将,战争并不是他一人打赢的。这些名将的背后是无数默默无名的普通士兵。名将们所有的才能都要透过他们手下的士兵前来展现,如果士兵们拒绝配合,他就是有满腹的韬略也无从施展。

要让士兵们服从,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拥有坚定的信仰和荣誉感,这样的军队甚至可以克服普通军队难以克服的障碍。但是现在这个时代是个普遍缺乏信仰的时代,更别提荣誉感,当兵的不被人当面骂丘八就算好的了。

所以只有退而求其次,利益上满足他们。如果这也搞不定,那真是没咒念。世界上所有的战争其实都是通过普通士兵的表现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其实操纵战场的真正主人不是当官的而是当兵的。他们的表现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国家的命运,花花轿子众人抬,官当得好不好全看底下人是否捧场,熊廷弼肯定明白这个道理,更别说在一个党争大行其道,随时会被弹劾告黑状的年代。想要办事就要先取得底下人的真心支持,他纵有满腹兵法才干也必须先在手下人之中建立起自己的人气才能实施,要取得士兵们对他的支持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真金白银,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再过一百万年也是真理。既然他不能凭空变出财富,那可以猜测他使用了其他的方法。

熊廷弼这麽早就知道了高淮藏金的存在,难道历史上他是找到了高淮藏金的秘密,得到了这股秘密资金的有力支援才能做出了那样的成绩不成?还有后来的孙承宗、袁崇焕……他们的崛起同样有很多不令人不解含糊其辞的地方。打仗并不是有了红衣大炮就能高枕无忧,打仗主要打的是后勤,说白了就是打银子。没钱……那除非发生奇迹。

岳翔觉得自己似乎渐渐理出来了某些头绪,熊廷弼……有意思。这位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居然还有另外的一面,他以前在这辽东为官,邹储贤等官兵将领应该知道他的事情,到明天去找人问问便是…………

最新小说: 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 开局贪污十万两,女帝跪求我再贪点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 与你相守在七零 悄悄不再悄悄 四合院:摸鱼生活之我有聚宝盆 她逃,他追,和离后王爷他哭惨了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九叔:开局大威天龙,破戒马丹娜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