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接手的是个烂摊子
周朝经过武王建国,传位十一代传给周幽王。周朝传到周幽王手里,已经不是武王时期所向无敌的周朝了。此时还是西周,但王权已经衰落。
周幽王的父亲是中兴之主
周宣王,也就是周幽王的父亲,史称中兴之主。宣王在位期间,多次发起战争,平定了不臣服周王权的诸侯国,比如征伐西戎,东征、伐楚等等。周宣王靠着战争手段,修建宫殿,召见诸侯等,使得周朝出现了“四方既平、王国庶定”的盛世。对于王权衰落的周朝而言,确有中兴的迹象。
但是,在周宣王中兴的背后,却是巨大的隐患,足以令周朝灭亡的隐患。往往有人以为周幽王昏庸无道,残暴好杀,所以导致了周朝的彻底衰败。看遍史书,也总是有这么一个思想“总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这话也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一朝君臣的确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王朝的兴衰。说不对是因为君臣佞贤只是决定王朝兴衰诸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却绝对不是唯一因素。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北宋末期,徽宗、钦宗可一直是昏庸的代名词了,不光把自己搭进去了,把半壁江山也弄丢了,但就是这个烂摊子,高宗带着一群人跑到了南边,接着摆摊子,接着干,一干就是一百多年。而且,高宗也不是雄才伟略的英明君主!
这是为什么?这说明在君臣佞贤背后有着决定历史走向的更根本的因素。这些因素便是“文德”“民事”“兵事”等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政治、经济以及军事。这些因素还健全,那么王朝就要有救,即便一时受挫,也终能复兴,就像西汉,就像南宋。如果一个王朝这些因素都已经衰败了,一旦遇上一代昏庸君臣,那么立马崩溃,就像秦二世。
所以说,宣王是中兴之主,但是在中兴之主背后的“文德”“民事”“兵事”又如何呢?
三川地震,雪上加霜
幽王继位后,基本不管事,也没有什么政令,而能管事的大臣尹吉甫、召虎也先后去世了。这两人是宣王中兴的主要能臣。两人去世后,幽王朝中也就只剩下申侯和赵叔带两个能管事的了。申侯进谏数次,要幽王继承父业,好好治国,幽王不听。申侯一怒之下,归国(回自己的诸侯国)了。剩下的就是赵叔带了,一个赵叔带就算累死能管多少?
而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更能体现幽王治国的态度。
有一天,岐山守臣报告“泾、河、洛三川,同日地震”。
放在今天,地震也是一件关系到诸侯国命运的大事。地震什么级别?震死多少人?震塌多少房屋?需要调集多少人力救援?需要多少经济援助?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需要考虑,需要善后。
而放在周朝时期,就更了不得。地震代表着老天爷发怒了。这是老天爷对执政者不满,关系到社稷存亡。执政者就得马上自我检讨,下个罪己诏,或者杀上个把佞臣,把责任推在他们身上,转移下公众视线。更何况,三川起于岐山,而岐山是周朝龙兴之地。
所以,岐山守臣煞有其事地说,陛下,三川地震了。
群臣心里呼啦一下,将眼光聚焦在了幽王身上,等着这位爷给个解决办法。
幽王却轻描淡写,震就震了,这是常事。
幽王倒有科学常识,知道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跟老天爷没关系。
但是,群臣不知道,老百姓也不知道,这乱子大了。赵叔带很着急,屡次进谏:幽王必须有个解决方案。纠缠几次,幽王怒了,再加上赵叔带政治对手虢公石父一番谗言,赵叔带被罢官回家。
如此一来,幽王朝中基本上没有能管事的了,剩下的都是一班宵小之徒。所以说,指望幽王的管理团队干事,基本是没戏了。
周朝本就岌岌可危,三川地震更是雪上加霜,此时幽王却又做了一件更可怕的事情:选美,充实后宫。
文德崩坏
孔子曾说“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文德也就是文治,即所谓的政治。说宣王文德崩坏,还要从宣王的老祖宗周文王和周武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