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宋威 > 第四十二章 龟速的援军

第四十二章 龟速的援军(2 / 2)

说实话,孟韬对李府尹的能耐还是心存疑虑的,部将反叛毫无察觉,还因此吃了大亏似乎就是很好的说明。

兴许运气好,能够坚守住府城,但指望他出城击溃,或者歼灭叛军已经不可能。城里的百姓或许能得周全,但是城外就……

西县据说已经一片狼藉,大户人家被劫掠的不少,其中就包括拒嫁孟家的何家女另行许配的那户人家。据说那位未婚夫想要阻拦抢掠的叛军,结果被人一刀给劈了,真是要钱不要命的傻蛋,可怜的何家女还未出嫁便成了望门寡……

这样的例子在西县、成古、以及兴元府外围的村镇上屡屡上演,叛军以劫掠财物补充粮草军饷,甚至还有刺激士气的考虑,一群亡命之徒,不让他们烧杀抢掠,奸/淫作恶委实太难。

百姓哭天抢地,怨声载道的同时,也有不多兴元府本地的痞/子流/氓加入其中。至于动机,大概是看着叛军可以肆意妄为,加入便可借着叛军的势力和名头,整治往日欺负自己的小地主,或者强抢哪家的小娘子,小媳妇……

总之,不过几日时间,兴元府东边几县已经惨不忍睹。

西边的定军寨目前还好,叛军暂时未至,但绝非高枕无忧。距离兴元府也不过三四十里地,叛军攻城不下,四下抢掠,转瞬即可至。

定军寨已经不安全了,很多庄户已经打算逃到山中之前临建的木屋草庐。不过随着孟讯夫妻的夤夜逃离,那些藏粮的安全地点恐怕也暴露了。

对此,孟韬十分后悔,是自己疏忽大意了。

反倒是孟讯夫妻这次反应极为迅速,得知赵明投敌反叛的消息,他们大概是担心官府会来缉拿赵家亲眷,前些天他们太过高调,这会自然是首当其冲,躲出门避风头在情理之中。

如果躲在别处还好,孟韬最担心的是他们直接前去投靠赵明,那定军寨庄户们藏下的救命粮食,甚至人身安全便有危险了。

唉,真是大意了!

这个时候,还当真只能指望怀安军及时来援,否则还真是束手无策。

当然了,孟韬也让家里人做好了逃难的准备,如果怀安军不来,则随时离开。

……

企盼怀安军及时救援的人太多了,李喆、孟韬、兴元府成千上万的百姓,利州路转运使陈贯同样如此。

接到李喆的书信,他的心情顿时无比糟糕,还有些悔不当初。早知赵明是这等背信弃义,投贼叛国之徒,就不该和他讲君子之道,宁羌寨绑架事件后就该弹劾他私调兵马,官逼民反,早做惩处。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当初的一念之仁竟酿成大祸,赵明的变节倒戈,使得兴元府阻敌平叛的形势急转直下。

李喆已经在信函中坦言,必率部死守城市,与城偕亡,以死报国。这样的决心还是值得肯定的,却不见得可取。

陈贯很清楚,西县之败,李喆的勇气已经被打磨完了,固守城池是他必然的选择。

一来因为兴元府城重要,固守不失便无大过失;二来,厚实的城墙大概能让他多点信心和勇气吧!至于让他出城作战是指望不上了,要说他李喆心无畏惧,恐怕他自己都不信。

这时候责怪李喆已经毫无意义,为今之计,能够解兴元府危机的只有怀安军,而且是十万火急。

兴元府以东已经惨不忍睹,要是再不出兵救援,任由叛军肆虐,大好的小江南天府之国就该成为人间惨境了。

可是怀安军的行动实在太慢,在剑门关停留多日,直到近两日前锋才到阳平关,还大有驻足不前的意思。

陈贯不由大为着急,他决定走一遭剑门关,找主将曹仪要个说法,至百姓于水火之中,龟速不前,究竟意欲何为?

...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