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大时代1900 > 第二百八十八章 百年会谈(四)

第二百八十八章 百年会谈(四)(2 / 2)

“这就要看张先生的意思了!”

“看我的意思。二爷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大成拿出的诚意,让张弼士有些无所适从,看他自己的意思,这话说了跟没说没什么两样,这里面的尺度,他这边不太好把握的。

“我在山东建了大成公。想必张先生是知道的,推广甜高粱之事。就是大成公在做,以后青杆、高粱米的收购买卖。也是要大成公来做的。

在青杆制糖做酒两项之上,大成公还是个新丁,需要张先生的照拂。

当然大成公不会白让张先生出力,或是张先生入股,或是大成公出资收购,这些都是可行的,当然若张先生有别的方法也不妨说一说的,在商言商,我也不会让张先生吃亏的。”

详细说了一下合作的种类,李大成还是将主动权交到了张弼士的手中,有些事儿凭一己之力是做不来的,他也希望大成公能做尽天下的买卖,但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合股、收购、其他办法,我明白二爷的意思了,二爷想要的是制糖做酒的技术以及机器设备?这个张某倒是有些门路。”

李二爷的难处,张弼士也清楚,土法制糖造酒远不如西法的效率高,想要扩大收益,舍土法用西法是必由之路。

大清没有制糖造酒的西法,津沽大战以及其后的鼠疫影响了许多东西,只怕这位李二爷一时半会儿也弄不到合适的西法,才想到与他合作,想到这些之后,张弼士觉得或许这位李二爷的心思还不止于此。

怕这位李二爷提出过于非分的要求,张弼士这边张口就应下了为大成公筹划制糖做酒的技术设备之事,但他低估了李大成的野心。

“呵呵……技术设备,只要有钱要多少有多少,张先生、盛大人都是过来人,做实业最紧要的可不是这些,而是人才!

我筹划的微山医府,可不是专门学医的所在,西洋人想在医府学中医,简单!带着他们大学里的科目到微山来,大学建好了,学医自然简单,带不来这些东西,学医,难如登天!

人才未来几十年是不缺的,但现在太缺了!

我这边如今最为紧缺的就是会西法制糖做酒的技师,在人才一事上,张先生能否助力一番呢?”

听到李二爷的说法,张弼士的心里咯噔一下,果真是他想的最不利的那种状况,这位李二爷真是想图谋他的身家。

“二爷,在商言商,这样的技师,无论对于国内的商号,还是对于南洋乃至于世界各国的工厂,都是根基啊!

您提出这样的要求,过分了!”

涉及到了自己的身家,张弼士不得不据理力争,自己手下的好技师,扳着手指头就能数的清,也就那么十个八个的,这样的好技师,花钱也请不到的,他手里这些技师,都是花费了相当的心血精力,一点点培养出来的,李二爷一句话就想连锅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我清楚!所以我请张先生到了这里。”

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李大成做出了答复,若是要求简单,他也没必要请三人相会商谈了,正是因为要求过分,所以需要坐下来好好谈。

听了李大成的说法,张弼士无奈的苦笑了一下,并没有做出答复,而是定睛看向了盛宣怀,他从南洋回到大清,固然有回归故土的想法,但与盛宣怀的盛情相邀也是脱不了干系的,如今李二爷要图谋他的根基,这事儿需要盛宣怀出头说和了。

“弼士老哥先不要忧心忡忡,想必二爷是有说法的,以二爷的心胸,也不会做强取豪夺之事。”

被张弼士拖出来挡驾,盛宣怀也是心有顾虑的,若这位李二爷没有说法,这事儿怕是要难办了。

“盛大人说的是!我有说法的,山东一省若是有半数土地种上了甜高粱,张先生应该可以大略的估计一下产量吧?

山东一省的产糖量,比之整个南洋的制糖业如何?”

看到两人脸上无奈的笑容,李大成也没让两人过于煎熬,而是向张弼士提了一个问题。

“二爷谋划的卢粟制糖,取种保粮是第一位的,这样一来,卢粟的产糖量就要大受影响,若保粮为先,山东一省的产糖量比之南洋制糖业,或许有所不及。

若以制糖为主,山东一省的产糖量,足可媲美南洋,以糖渣造酒制醋只是副业,这个不好估计的。”

对于甘蔗的替代品卢粟,张弼士研究的要比李大成深得多,虽说不太清楚山东的土地数量,但他的估计也是大差不差的。

大清可不止有山东一省,南北都可种植的卢粟对于土地的要求不高,这样一来,许多贫田山田,都可以用来种植卢粟,一旦西法制糖业大行其道,南洋制糖业受到的冲击,那可是致命性的,因为李二爷推行的大清制糖业,只是保粮的副业而已。

与南洋的种植园制糖相比,仅副业这一条,就让李二爷筹划的制糖业,稳稳的立于不败之地,打价格战,南洋的种植园跟制糖商家,绝对不是他的对手。

这事儿即便还在谋划之中,但张弼士知道,这怕是已经成了定局之事,他要考虑一下转行了,即便没有自己的帮助,李二爷谋划的制糖业,最多五年的时间,就会取代南洋制糖业的位置,五年时间,对这样规模的商业计划而言,时间并不算长。

“哦……取种保粮这是底线,大清缺粮,即便产糖量受影响,也要以保粮为主的。

张先生,您再估算一下,有了青杆制糖之后,这一亩地的收益,比现在会多多少呢?”

谈买卖,是无法打动张弼士跟盛宣怀的,推广甜高粱,也不只是张弼士的担子,还与盛宣怀有莫大的干系,甚至跟孟洛川也有不小的干系,土地收益直接关乎小民生计,这个才是李大成要说的关键。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 大宋医相免费阅读 守夜者(套装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