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一脸严肃,环视摩拳擦掌的众将一眼,朗声道:“彼众我寡,百战百败,怎能不死?汤武尝服事桀纣,无非因时机未至,不得不因屈求伸。今诚能先据蜀地,爱民礼贤,养津蓄锐,然后还定三秦,进图天下,也未为迟哩。”</p>
萧何说的不错,与项羽比起来,刘邦一方的确是处于十足的劣势,如果凭着一时气愤去盲目决战的话,真的是百战百败的下场。但如果刘邦能忍住这口气,卧薪尝胆经营下去的话,天下倒还尚可一争。</p>
“先生所言极是,是我过于莽撞了。”</p>
刘邦听了萧何这一番进谏,总算是怒气稍减,他虽然智计比不上萧何,但也很清楚现在的情势,最好的办法,也只能是委曲求全了。</p>
想到此节,刘邦不由得变得垂头丧气起来,樊哙等猛将也纷纷长吁短叹,一时间,众人都陷入了低落之中。</p>
突然之间,萧何似乎想到了什么,连忙道:“将军勿忧,现在形势虽然险恶,但未必便是无路可走,还有一人或可解此困局。”</p>
“哦?是谁?”</p>
“张良张子房才智出人,且向来与将军交善,何不问计于他。”</p>
听到萧何说起张良,刘邦精神不由得为之一振,欣喜道:“对,对,我都差点急糊涂了,此事或许只有子房能够解决了。劳烦先生一趟,去到韩**营,向韩丞相张良详细询问应对之法……”</p>
“不必了。”</p>
正在刘邦委派人之际,突然帐外传来制止之声,片刻之后,一个儒袍高冠的中年人走了进来。</p>
看到眼前这个颇有些仙风道骨的儒士,刘邦和萧何的脸上都露出了狂喜的神色,来人不是别人,正是他们刚才还在谈论的张良。</p>
“多日不见,沛公安好?”张良笑眯眯地向四周看着,似乎发现了一边愁眉苦脸的众将,不由得愣了一下。</p>
听到张良问好,刘邦的脸色一下子黯淡下来,向着张良大倒苦水。</p>
“唉,子房你来得正好,刚才我从项伯处得到消息,项王竟要将我封至陋蜀!如今我势力远不及他,自然无法争斗,难道便眼睁睁地带着军队老死蜀中吗?”</p>
刘邦的话其他人也都是感同身受,如果要前去蜀地的话,就算他们愿意跟随刘邦,但部下士兵一定会出现大规模的溃逃。</p>
这其实也是人之常情,起义军们多是普通百姓出身,如今刚刚击败了残暴的大秦,人人都想着衣锦还乡,安乐生活,谁愿意跟着刘邦在偏僻的蜀地终老。</p>
范增这一招不可谓不毒,不但能将刘邦堵截在蜀地,更让他手下的军队军心涣散,如此一来,项羽最大的威胁也不攻而破了。</p>
听了刘邦的叙述,张良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这是范增的一步暗棋,又何尝不是一条明计。范增赌的就是刘邦不敢反抗,只要刘邦第一步认怂,那接下来就会慢慢陷入范增规划好的困局之中。</p>
能成为西楚阵营中第一谋士,范增又岂是那样简单的。</p>
张良思考良久,脸色终于渐渐变得和缓起来,刘邦和萧何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出了万分喜悦。他们都知道,这说明张良已经相出了应对的办法。</p>
“沛公莫急,我已有了一计,且听我慢慢道来。</p>
如今项羽势大,我方势弱,若如与他争斗,那是自寻死路,为今之计,唯有接受这个结果。不过项羽其人,优柔寡断,易受蒙蔽,不如厚赂项伯,使他转达项羽,求汉中地。若如此计能成,将军将来重返中原也是易如反掌。”</p>
“好,好,好!不愧是子房。”刘邦大喜,连道三声好,接着向左右道:“快召郦生,让他带着厚币前去游说项羽,此事若成,重重有赏!”</p>
(p.s最近有点忙,昨天都没更,实在不好意思。刚开始写,写的不好,也写的慢,大家谅解一下。我试试看,十一假期看能不能攒点稿子。)</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