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十朝代 > 第二章介子推

第二章介子推(1 / 2)

 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春秋时候,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宠幸骊姬,欲废掉太子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于是引发一系列变乱。太子申生被陷害致死;公子夷吾和重耳畏惧逃亡,重耳避难奔狄。介子推就是当时跟随重耳流亡的人员之一,关于他的身份说法很多,根据《史记》晋世家的记载:”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国也。是时重耳年四十三。从此五士,其余不名者数十人,至狄。“从中判断,介子推应该是其余不名者数十人中的一个,是重耳的家奴或者家臣的身份。介子推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这19年介之推是尝尽了辛酸,风餐露宿,饥寒交迫,所幸,最后介之推还是能够帮助公子重耳回到晋国,立为晋君,作为人臣,他的使命就算完成了。

关于介子推,他的故事倒是一直都为人所津津乐道,印象最深的是介子推割股充饥。当时介子推随着重耳四处逃亡,面对兄弟晋惠公的追杀,他们一行人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次逃到卫国,随身带的粮食本就不多,还被手下一名随从给偷走了,这无疑为他们的逃亡之路雪上加霜,丢掉粮食的重耳,无奈只得向农人乞讨,没有讨到饭还被羞辱一番,又气又饿的重耳都快晕过去了。很奇怪的是在《史记》晋世家的记载中,非但没有关于介子奉君的历史记载,整个逃亡过程都没有出现关于他的事迹。因此,介子的故事,很可能是编出来的,就像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一样。在那个时候,没有很好的治疗措施,一个人用一把刀子割出一块大腿肉来,可以想象需要流多少血,伤口有多严重,以介子推当时的情况,很可能是无法恢复的。

寒食是清明前一天。寒食节与介子推有关。介子推自焚是大家熟悉的典故,因为他的死,才有了寒食节,甚至是清明节的来源。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大臣。介子推曾在文公流亡时,为饥饿中的文公割股献食。但文公归国后封赏群臣,却偏偏忘了这个介子推。介子推心灰意冷,辞官归隐山林,文公幡然醒悟,于是到山林中求介子推出来受封。但介子推已然被晋文公伤害,不愿接受文公的弥补。文公以烧山逼迫其出山,介子推仍然不出,最终烧死在山中。但是,《史记》里也没有记载文公为了把介子推逼出来,派人放火烧山,结果把他给烧死了。最后,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晋文公把烧死介子推的这天定为寒食节。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

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

对那些和他

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

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

心中有愧,

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

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见他,

已经背着老母

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

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

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

留下一方,

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

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

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

然后安葬遗体,

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

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

上写道:

“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最新小说: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 挽天倾:从秦二世开始 超神学院之少年至尊